正文 第17章 遠古的足音,回想創世紀(16)(3 / 3)

羽毛重量極輕而結構嚴密強勁。

羽毛比支持蝙蝠飛行的皮膜和人造的飛機的僵硬的機翼,有著更多的靈活自如的適應能力。

羽毛在有損壞的時候,易於修理或更換。

你的手裏如果有一根鴿子的羽毛,你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但它堅韌之極。羽翼的直羽軸十分堅挺,這是為了在需要支持力的時候提供強大的力量,但在羽毛靠近尖端的一小段,卻出人意外地逐漸柔順,因為當翅膀在空中迅疾轉彎時,翼梢必須具有極大的靈敏度和靈活性。沒有比羽毛柔軟部分的手感更加柔軟、光滑的了,你把羽支分開,再用指尖順勢梳理,羽支就會合攏,這可分可合的結構上的精巧在天空中便是姿態和風情。

隻有借助顯微鏡才可以看出,每一根羽支都是平行地斜插在羽軸上,羽支本身就是一條小型的羽毛,每一根羽支上都有無數的小羽支,與相鄰的小羽支連鎖交叉排列,小羽支又生出許多羽纖毛,而羽纖毛上又有微小的羽鉤互相勾連。當羽毛平順時各小鉤互相勾連成為網狀,形成翼麵,這是鳥在飛行時用來推劃空氣的。對一根鴿羽的細致的觀察所得的結果仍然是不確定的:

它擁有數十萬條小羽支和數百萬條羽纖毛及羽鉤。

一般持進化論的生物學家認為,“羽毛就是一個改造過的鱗片,基本上與爬行動物鱗片很相像,這個長長的鱗片長得比較鬆動,外緣逐漸起毛展開,直到它發展成今日羽毛這種高度複雜的結構”。(羅傑·托裏·彼得森語)創造論者吉特、萬海頓則借麻雀的口氣說到孵卵時翻卵等信息指令時說:“至於孵卵信息是如何傳入大腦,而我又如何借助孵化區把反饋信號傳送給幼鳥的,你們人類科學家們一直不得而知。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人聲稱,這種能力是逐漸演化而來的。可我不禁要問:既然我的遠祖們還沒有掌握控製孵化溫度的能力,那麼它們自己的幼鳥又是怎麼孵化出來的呢?”

我常常茫然於創造和進化之間。

我又總是被神聖和神秘所吸引。

難道飛鳥的這一根羽毛還不夠神秘,還算不上神聖嗎?

我總是在心裏感激我的種地的祖先從江蘇常熟遷移到了當時還荒無人煙的崇明島上,這使我的童年有了一望無際的大蘆蕩以及成群的野鴨與白鷺。在長江岸畔秋風吹過時看野鴨飛過,看白鷺淩空的情景,至今猶在記憶中。現在想來這一隻飛過我童年的空中的白鷺的羽翼仍然是栩栩如生的,它把長長的頭頸斜伸向空中,兩個大翅膀展開,一根根羽毛平展使雙翼逐漸向上傾斜,一旦升上高空,鳥的頸項縮回成S形,雙腿仍然伸直以為平衡。它並不急著拍動雙翼,拍動雙翼時倘若沒有細小的人所不見人所不知的羽鉤勾連著,怎麼能形成翼麵又怎麼能展翅翱翔呢?所有這些細節一旦到得筆下又再一次證明:描繪幾成多餘,準確而生動的敘述又何等艱難。

無論在不在飛行,對一隻鳥來說,羽毛是至珍至貴的。

鳥的羽毛有多種作用,除了構成翼和尾的平麵提供升力外,它還能遮風避雨、保持體溫,而數目最多的廓羽是構成鳥的形象——流線型的外形的基礎物質。一隻麻雀在冬季時大約有此種羽毛3500根。美國有人數過一隻蘆花雞身上的羽毛,總數為8352根。研究者對一隻天鵝羽毛的數量之多大為驚訝:25216根,其中80%在頭部和長得出奇的頸部。小小的一隻蜂鳥的羽毛隻有940根,但鳥類學家說就單位麵積計,蜂鳥的羽毛比天鵝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