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精疲力盡(1 / 1)

“釋義”盡:完。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出處”宋·李綱《病牛》

李綱,字伯紀,是宋高宗時宰相,但由於他為人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隻做了七十天便被貶職,他在宋徽宗時任太常少卿,力主抗金。後來金兵圍困開封。有人建議割地求和,並勸皇帝逃跑。

李綱堅決反對,並慷慨陳詞地說:“祖宗疆土,應當死守,一尺一寸都不能讓給敵人!”

敵兵攻城時,李綱親自上戰場督戰,士氣大振,軍民們一鼓作氣,殺退了敵人。可是,昏庸的皇帝還是聽信投降派的讒言,以至李綱多次被貶。以國家、民族興亡為己任的李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是在位時,還是被貶時,他總是一再上書,陳說抗金大計,盡管都沒有被采用,但他毫不氣餒。他的凜然正氣,使得敵人也很敬畏他。以至宋朝的使者一到金人處,他們總要問李綱是否安好。

李綱曾寫下《病牛》一詩,這首詩的題目雖然是“病牛”,實際上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心情。

全詩共四句: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詩的大意是:牛為主人辛勤耕耘了千百畝田地,主人糧穀滿倉,可是又有誰對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的牛表示同情和哀憐呢?隻要大眾百姓都能吃飽飯,哪怕累得爬不起來也心甘情願。

後來,人們就用“力盡筋疲”或“精疲力盡”來形容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