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6章 暴虎馮河(1 / 1)

“釋義”暴虎:徒手與虎搏鬥;馮河:徒步過河。比喻有勇無謀。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述而》。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他性格粗魯,有勇無謀。在他拜孔子為師前,聽說孔子正在講學授徒,就拿了寶劍並在帽子上插了幾根雞毛,來到孔子講學之地找碴滋事。

見到孔子後,子路拔出寶劍舞了一陣,劍鋒好幾次逼近孔子。孔子麵不改色地看完了他舞劍後,稱讚他劍舞得好,接著勸他認真讀點書。不料子路板起臉說:“我像一根筆直的竹竿,天生是做一支好箭的材料,還讀書做什麼?”

孔子開導他說:“讀了書就有了學問,好比在竹箭尾部裝上了羽毛,前麵又按上了鋒利的金屬頭。這樣,箭就更有用了。”

子路覺得孔子說得很有道理,便拜孔子為師,但是,他粗魯簡單、有勇無謀的習性一直改不掉。

有一次,孔子當著子路的麵,對最得急的弟子顏淵說:“用我呢,我就去幹;不用我呢,我就藏起來。隻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一點吧!”

子路好勝心強,見孔子這樣讚揚顏淵,心中有些不服氣,就問孔子:“老師,如果讓您統率三軍,那您找誰共事。”

子路本以為自己在軍事方麵很在行,老師一定會找他共事,不料孔子回答說:“對空手去和老虎搏鬥以及徒步過河這種自以為勇不怕死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的是遇事謹慎,善於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