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據水斷橋”形容膽識過人,勇猛善戰。
“出處”此典出自《三國誌·蜀書·張飛傳》。
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字翼德,東漢末年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從青年時代起,張飛就與關羽一起,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張飛作戰勇猛,當時人稱他和關羽為“萬人敵。”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軍攻打荊州。八月,荊州牧劉表去世,劉表的二兒子劉琮投降曹操,荊州被曹操占領了。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他見勢不妙,立即逃到了江南。曹操率軍緊追不舍,經過一天一夜,追到當陽(今湖北當陽縣)的長阪坡。劉備聽說曹操的軍隊突然趕來,便丟下妻兒逃跑,並命令張飛帶領二十名騎兵在後麵抵擋曹軍。張飛利用河道,站在橋上阻斷曹軍的前進道路,瞪起眼睛,橫握長矛,大喝一聲說:“我就是張翼德,不要命的,就來跟我決一死戰!”結果,敵軍中沒有一個敢向前靠近的,於是,劉備的軍隊成功逃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