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第一百?? 寇準牽衣(1 / 1)

“釋義”“寇準牽衣”比喻敢於直言進諫。

“出處”此典出自《宋史·寇準傳》:“嚐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則引帝衣,令帝複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指唐太宗)之得魏征也。’”

北宋大臣寇準(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華州下今陝西渭南東北人。他在少年時代就胸懷大誌,刻苦學習,十九歲就考取進士。當時,宋太宗挑選人才時,都是親自觀察,不錄用年齡太小的人。有人建議寇準多報幾歲,寇準說:“我現在正處於進取之際,怎能做這種欺君之事呢?”不久,他受到太宗的賞識,當了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等官。

有一次,寇準在殿上向太宗奏事,由於話不投機,太宗氣憤地站起來要走。寇準拉著太宗的衣襟,請他又坐下來。等到事情決定之後,寇準才退下。

因此,太宗十分欣賞他,經常說:“我宋太宗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