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祭掃後土祠(2 / 2)

獻殿前方,中央甬道兩側,有東西”五虎”等配殿。便是關帝老爺在這兒也隻能配饗而已,而且隻能塑一尊立像。

甬道正前方,是左右兩個戲台。稱作”並台”。從兩個戲台中間的過道出去,是後土祠的山門。過去,山門隻供皇帝或者皇家祭祀的特使行走,一般人等隻允許走兩側的邊門。山門關閉後,便又是個戲台。如此,山門與並台就組成國內極為罕見的”品”字形戲台。為研究中國古代娛神悅人的舞台形製提供了寶貴的例證。後土祠兩側的偏殿廊廡,是這兒的廟前村中學教室。幾個學生大概因為搗亂,正被趕出教室在後土娘娘殿一側罰站。見我帶著相機,學生們都避過臉去。

與後土娘娘大殿遙遙相對的山門那兒,山門關閉著。門廊庇護之下,涼爽的陰影裏,就地滾坐著幾十個孩子。到近前詢問,原來這是個學前班。孩子們從五歲到八歲不等,正在老師引領下齊聲念誦生字。

晉南學風濃鬱,老百姓以供孩子讀書成材為樂事。孩子們失學的極少。而堂堂晉南古河東,中華文明滋生發祥地,有這樣幾十個孩子就地滾坐在後土廟的山門下讀書,令人無法不生感慨。

孩子們的教室呢?原來是占用著廟裏的東五虎殿。我返回五虎殿去看,殿內桌椅簡陋,牆皮斑駁脫落。而且沒有後窗,空氣悶熱。孩子們與其悶在這五虎殿裏蒸烤,倒還不如在山門那裏乘涼。

從山門方向縱覽整個後土祠,除了秋風樓還相對保存完整,並台獻殿包括女媧娘娘的正殿都到了即將傾圮的地步。

據說,有關方麵正在呼籲呐喊,設法集資,希望後土祠能夠得以整修重建,煥然一新。而最新消息是:

前不久,廟內明代大鍾被盜。估計是有組織的盜竊文物的犯罪集團所為。案子不知何時能破,後土祠文管所的負責人卻是已經被撤職,在家反省。

就我的見聞記憶,農民、老百姓、村裏人,對土地的情感是非常濃重的。一般農家,在院子的東廂要供天地大王,西廂則供水草大王。大門外或者大門道裏,有土地爺的神龕。天地大王處,對聯寫:

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河

水草大王處,對聯是:

水能潤萬物草可養牲畜

如此評價天地、感戴水草,算得上是微言大義。

而在土地爺的神龕兩側,農家一般對聯都要寫:

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

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在這副對聯裏既有對土地的最高價值的認可,也有著對土地的不盡祈盼。

所謂”無廟不成村”,即便是建立一一個新農村吧,老百姓首先要在村後立一塊後土碑,或者建一所土地廟。一處墳地也是如此,比家族老祖先位置更在上,有後土神的牌位。大家上墳時,總要首先在那兒祭祀上香。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裏,假如沒有”土穀祠”,阿Q無處容身。

在眼前的事實裏,假如沒有後土祠的山門,學前班的幾十個孩子哪裏乘涼去。

後土祠,幾千年來皇家與民間供奉土地大神的廟宇,卻破敗不堪、瀕於倒塌。

傳統的農業大國,建造了人類文明史上最輝煌的農耕文明的國度,”至上至尊”的後土大神、”資生資育”的女媧娘娘,門庭冷落、宮寢破敗。

我的心情一時沉重。

不尊重大地,能不受懲罰嗎?

改草開放,解散了體製窮過渡的人民公社和生產隊之類,叫農民倒退回單幹時代,名堂叫”聯產承包責任製”。通俗的評價是”還田與民”。責任製,算不得嚴格意義上的改革。而是生產關係降格,使之適合生產力水準。這且存而不論。

問題是,責任製並不是真正的”還田與民”。中國的土地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

封建社會,皇帝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士。但農民卻多少不等擁有土地。大家有一紙地契,在法律上確認土地的私有。

由於土地私有,農民且不會大量占用良田來建造新房。而且與土地連屬的森林、山場,皆有主人。濫伐樹木、隨便開山取石,都是不可以的。農民需要石料,有專門的采石場,開山的時候還得祭拜山神。

如今,由於土地是抽象的”國家”的,所以幾乎是沒有具體主人的。許多村子,農民千方百計盡量批得地基,到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眼見的大量事實是:”主人”們的錢又被玩兒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