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祭掃後土祠(1 / 2)

五、祭掃後土祠

一對對鴻雁並翅翅飛,你叫妹妹耳熱眼跳咋想你?

大河裏沒水困住一條魚,你叫妹妹咽幹口渴咋想你?

山高水遠河圪楞楞低,你叫妹妹提心吊膽咋想你?

石層層山窪窪澄清水,你叫妹妹掏心挖髓咋想你?

——山西晉西北民歌

7月1日上午,離開山西最南端的永濟縣,乘汽車北上。經臨猗抵達萬榮。臨猗縣,建國後由臨晉與猗氏兩縣合並而成。萬榮,則是由萬泉與榮河兩縣合並而成。

7月1日下午,由萬榮縣城西去,到黃河邊祭掃汾蔭後土祠。

汾蔭後土祠,是海內供奉後土大神女媧娘娘最大的祖廟。所謂”汾蔭”,在黃河東岸,汾河之南。

後土,是與皇天上帝相對的大神。又稱”社神”。萬榮縣東部,與稷山縣交界處,有巍巍”稷王山”,是供奉稷神之處。社神、稷神,是為”社稷”。

汾河基本無水。一條幹涸細窄的河道,蜿蜒而入黃河。

在晉南,在整個山西,甚至在我國北方一些省份城市,萬榮縣的知名度很高。

中國民間口頭文學博大浩瀚,其中以地域命名的”萬榮笑話”豐富集中,特色鮮明,相當著名。提起萬榮笑話,至少在山西是盡人皆知。

萬榮地處晉南,同樣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這裏有”三王故裏”,隋末王通、初唐王績、王勃祖孫三代在中國文化史上號稱”三王”。前可與”三曹”比肩,後則與”三蘇”共美。

萬榮縣城內,有一座東嶽廟,東嶽廟有一座飛雲樓。

萬榮縣西部黃河邊,汾河入黃河處,有一座後土祠,後土祠有一座秋風樓。登上著名的秋風樓,浩瀚黃河盡收眼底。黃河西岸土塬上,可見陝西韓城司馬遷墓。

這兩座名樓享譽海內,堪稱中華樓閣古建築的經典傑作。

7月1日上午,王西蘭陪了我離開永濟奔赴萬榮。王西蘭有病,要他的部下陪同我考察黃河不成嗎?不成。西蘭兄說,晉南各縣,他的人頭熟,臉麵就是通行證。部下雖然可以差遣,他們隻怕玩兒不轉。至於他的病.他說無非是服藥後瞌睡,到各縣後我去考察,他躺下睡覺就是。

7月1日下午,王西蘭於是睡覺,縣文聯的主席陪了我去瞻仰著名的後土祠秋風樓。

後土祠,建造在汾河南岸,所謂”汾蔭”。西望一箭之地,便是黃河。汾河蜿蜒一線,幹涸無水。

秋風樓,位於整個後土祠的最後部。磚木結構,崇峻壯麗。樓身三層,下部築以高大的台基。台基上東西各雕橫額一方,東曰”瞻魯”,西曰”望秦”。正麵門額嵌有”漢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嗣”圖。打開樓台正麵木門,裏邊磚基上刻有”掃地壇”三字。相傳這裏是軒轅黃帝掃地為壇祭祀大地之所。

祭祀供奉後土大神的廟宇最初建於漢文帝時代,名為”汾蔭廟”。到漢武帝劉徹即位,將郊天祭地放在同等地位,改汾蔭廟為”後土祠”。從此,曆代帝王都將祭祀後土大神列為國家一件重要的禮儀大典。漢武帝曾經五幸汾蔭後土祠,在黃河與汾河上蕭鼓樓船,忻然中流,親賦千古絕調《秋風辭》。魯迅先生評價日”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秋風樓三層藏有元朝至元八年鐫刻的武帝《秋風辭》,樓因此而得名。

瞻仰後土祠,本來應該由山門進入,沿建築中軸線依次遞進。但由於公路直達後門,開門便是秋風樓,後土祠工作人員或者有”先拿最好的禮物待客”的心情,結果我們一行是先登臨了秋風樓。

秋風樓上,高風颯爽,暑熱盡消。西望黃河,寬闊漫漶。遙遙對岸土塬上,知者指點說是司馬遷墓。太史公東望漢武帝的秋風樓,不知作何感想?參與曆史和書寫曆史的巨人,早已隨著不舍晝夜的黃河逝者如斯夫。下了秋風樓,我們再來瞻仰後土祠的獻殿與正殿。

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文革”破壞,獻殿已經相當破敗,大殿盤龍石柱上精致的龍身和柱礎也都缺損嚴重。

後土大神本是與皇天上帝相對的社神,後來受中國陰陽五行哲學影響,所謂天陽地陰,後土神自唐代之後塑為女神形象。老百姓尊稱後土娘娘,學界史界則附會成女媧娘娘。

獻殿正中匾額,大書”崇義乾坤”四字。兩側對聯是:

後配.六合之天至至尊聖德自應崇代代土為萬物之母資生資育世人所以稱娘娘。

後土祠在明代以前,一直是皇家祭祀社神大帝的聖地。便是金國元朝皇上也曾造官員來按時致祭。明代以後,皇家在北京地壇祭地,這裏成為民間祭祀的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