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過眼

——評《人文石羊》係列作品

以文學的方式演繹一個地區曆史的雄奇與憂傷,文化的滄桑與厚重,風情的奇崛與絢麗,並在此過程中探尋社會文化心理的變遷,叩訪生命的秘密,展示人心向度,這是文壇近年來的一個寫作潮流。楚雄州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本土作家,深入千年古鎮石羊,挖掘古鎮內含的豐富的曆史文化意蘊,以文學激活曆史,重現個體人格在曆史流變中的磨難與建構,展示生命的尊嚴與文化的柔韌,從而為當代的經濟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照,對作家由自發寫作轉向自覺寫作,做出了積極的嚐試。

一、《印象石羊》:漂泊者的心理皈依

石羊是作者心言的故鄉,在這兒,留下了他青春的印跡與記憶。自青年時代起,他就離開小鎮到城市謀取人生事業的發展,曆經了大半輩子的風雨人生,當回首前塵往事的時候,發現故鄉在心靈深處永遠的紮下了根,於是,“每每翻開那些關於石羊的記憶塵封,油然從心底升起一片敬畏的情感彩雲來。這片情感之雲飄啊、飄啊,飄得讓人久久不能釋懷,那樣的沁心,那樣的使人心醉。在這時,隻能選擇讓塵封已久的記憶在腦海裏盡情地奔放和流淌。”《印象石羊》便是作者情感奔放與心語流淌的產物,雖為“印象”,卻非走馬觀花,泛泛而談,而是傾注了作者真切的人生感悟。整篇散文數萬字,分若幹小節,既可獨立成篇,又渾然一體,以一“情”字作為貫穿始終的內核。

全文以作者記憶中的石羊場景為敘述的主線,在情感抒發上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作者對故裏物象的描摹,如《香河邊遐想》、《麵對銀杏的思緒》、《野菊花情思》、《石榴花》、《黃粉湯》等。以純粹的回憶視角重現石羊古鎮獨特的物產和旖旎的自然景觀,每一種物象都寄托著作者深切的情感,細節豐盈,描寫細膩,敘述生動,讓人可觸可感。此類作品在文中所占比例較大,這也許是離鄉者寫作的宿命,昨日發生的事也許已忘卻,但數十年前的情景卻依然曆曆在目,曆久彌新,故鄉的小河淌水,虹橋臥波,蒼鬆迎客,朗月鑒人,都成為他們心中和筆下永難釋然的情懷。沒有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積累,斷然無法寫出如此富於質感的文字。

第二層熔鑄了作者對石羊的文化思考,即穿過具象化的鄉村物景,辨析石羊的文化源流及其發展脈絡,在考證中歸納、概括、提升古鎮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價值。如《市井文化在石羊》、《白井婆》等,將那些被主流強勢文化擠壓於邊緣的市井文化、草根文化也納入文化探析的範疇,於常人習焉不察的地方獨見機杼。

第三層是作者情感的升華,表現了一名離家遊子深沉的家園意識和心理皈依。如《石羊:我的母親》、《石羊的依戀》等,融入作者真切的人生感悟,將“故裏”與“母親”兩個意象置於同等的高度。故鄉其實就是漂泊者落腳的最後一站,一個離鄉者,終其一生都是“在路上”,在他的生命踐履中,永遠有兩個故鄉在遙遠之處向他發出深情的召喚:地理上的故鄉可以回去,但大多難以尋覓舊時的蹤跡,所謂“人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隻能任憑鄉愁轉化為精神的故鄉,日夜廝守。全文以遊子眼光打探故裏的滄桑變化,意境清新優美,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熾熱。

二、《人文石羊》:多重視角的審美觀照

文化散文創作在1990年代和新世紀初的幾年裏可謂領盡文壇風氣之先,一大批優秀的作品,為新時期散文在題材拓展、主題深化、意境營造和語言革新方麵做出了顯著的貢獻。此類文體體現出兩種鮮明的藝術特征,即自然山水的人文化與曆史意識的當代化。這一創作傾向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文化心理背景: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社會成員的文化層次也呈上升趨勢,反映出的人民的審美需求也在急劇深化,單純的模山範水顯然很難滿足具有較高審美品位的作者的情感訴求,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在具體的物象背後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輝。對曆史延伸的探知,對民俗風情的體驗,對文化發展的把脈,以及對在社會變遷中表現出的生命個體的悲歌與憂樂,成了他們散文寫作的興奮點。近年來楚雄州委州政府致力打造文化旅遊業,在民族風情的挖掘與展示上下苦功,其精神也與這股影響深遠的寫作潮流相暗合。

卡羅深諳此理並力主實踐。在《人文石羊》中,他以大文化的視野全方位打量這塊被幾千年儒商文化浸透了的土地,從四個角度對石羊古鎮的人文曆史作了獨特的審美觀照。角度一是對石羊曆史源流的悉心梳理,突出表現千年古鎮因鹽而盛的輝煌。石羊是中國鹽業發展的縮影,直觀的曆史敘述,讓讀者感到一股沉重的氣壓撲麵而來,從而褪去與曆史對話前的浮躁與孟浪。角度二是以詩化的語言重現石羊古鎮綺麗的自然物產與人文風情。其中包括對明山秀水、奇雕異刻、美味佳肴等這些構成石羊文化特質的主體元素的描摹。而對石羊傳奇略帶玄思的書寫中,為讀者營構了一方亦幻亦真的家園;對節慶廟會的敘述,則盡力張揚了市民文化在此地的繁榮多元與影響之深。角度三是透過物質的表層,探訪潛隱於日常生活情態之下的石羊精神,主要表現在詩詞歌賦與禮教文化的古今傳承上,盡顯儒教文化之強大生命力。由此觀之,石羊被雲南省政府命名為“曆史文化名鎮”,實屬名至實歸。角度四寫出了石羊柔情的一麵,即文中的“柔情石羊”和“靈韻石羊”部分,這是對古板的正統文化敘述的有益補充。天崩地坼的滄桑風雲消散在生老病死的尋常生態之中,石羊人,尤其是石羊女人,傾慕先賢、相夫課子的同時卻不拒絕日常生活的美學情態,清亮流動的柔性文化,成為幾千年來浸潤石羊氣質的鮮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