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幾個短篇組成,卻沒有絲毫的零散之感,相反一氣嗬成的氣勢使得文氣縱橫馳騁,引領讀者思接千載,情動古今,非走馬觀花者所能達到如此境界,讀來讓人興會淋漓,讚歎不絕。作品以文化的物質實景為載體,將一個地區的文化、曆史、生態、民俗、風情解析得周全備至,盡展這座千年鹽都的煙柳繁華與溫柔富貴。在反觀曆史,辯駁疑難中理清源流及脈絡,又不忘以現代意識燭照古今,從始至終貫穿著作者強勁的理性精神,一股氣韻氤氳其間。“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在對生態現狀的憂心表述中,為後人提供了一份反思曆史的範本。全文辭藻典雅厚重、精辟華彩,卻全然沒有華而不實、堆砌矯情的流弊,充盈著豐富的知性、深刻的智性和輕盈的靈性,讓人大快朵頤。經過十餘年的努力,這位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彝家漢子,已然成為楚雄青年作家中的翹楚。
三、《當兵》:新青年價值選擇的困惑
孫慶明的《當兵》講述的是發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故事,日寇的鐵蹄踩踏了中國的大片江山,入侵到了滇西腹地,全國上下掀起全民抗戰的高潮,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為抗戰保國而傾其財力。值此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大批熱血沸騰的青年學子紛紛奔赴戰場,主人公陳小成是一名石羊籍在昆明念高中的學生,高中畢業後,他的同學全都報名參軍,想為祖國出一份力,其中包括他的女友琴雅。他也是熱血男兒,也想當兵,為國家,也為能和女友共同上戰場,甚至廝守一生。可以說,這是典型的革命加愛情的選擇,是青年夢寐以求的出路。可陳小成遭遇了阻礙,因為他的身份特殊——石羊大鹽商的小兒子。父親出高價錢將他送到昆明念書,為的就是想讓他一朝金榜題名,考入大學,有了文化,既可光耀陳氏祖先,又能回鄉繼承祖業,將這份家產繼續發揚光大。一麵是國事的召喚和愛情的催發,一麵是家道尊嚴的不容違抗,兩者考驗著主人公的人生抉擇。
對一名鐵血男兒來說,前者應該更具誘惑力,尤其是對陳小成這樣一名在省城接受過新時代思想文化熏陶和革命英雄主義洗禮的青年。但後者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為陳家畢竟是幾代鹽業傳家的富商,陳小成作為陳家最重要的繼承者之一,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意義非凡。在他的身上,寄托的是家族幾代人,甚至全鎮人的希望。這是一股強大的輿論力量,像一個無形的牢籠,軟款款地剝奪了他反抗的力量,更何況他爹的話對改變他當兵衛國的初衷似乎有著無可辯駁的正確性:“我們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一年成萬數地交稅,不就是支持政府,支持打仗麼。你把書讀好了,成了人才,當了我們家鹽號的掌櫃,你哥回石羊管鹽井上的事和發貨的事,你在昆明發展,把我們家的事業做得越來越大,交稅越來越多,你說,是不是對抗戰的貢獻,這難道不算大事?”作者用筆最多的著墨點就是給主人公設置了兩難的人生抉擇,這構成了整篇小說最牽動人心的部分。通篇是在抗戰處於艱難危機的大背景下展開敘述的,雖然沒直接出現戰爭場麵,但卻借此展示了一幅戰場後方各階層民眾的特殊心理,寓血與火的廝殺於日常化的生活場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