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儀

民國初年,藥都上千家經營中藥材的商號,數伏波堂實力最強。伏波堂的大掌櫃的姓蘇,是洞庭湖岸君山人士。生意如何發達起來大多商號也不太明白,隻知道伏波堂已在藥都經營百年有餘了。隻是把藥都的四大特產白芍貢菊白桑皮向外埠發,並不在藥都市麵出售一味藥材。這就給人一種神神秘秘的色彩。尤其是蘇大掌櫃,更讓人另眼相看,他言語特金貴,幾乎沒有人見他說過話,即使開口了,也是輕言慢語,與他那頎長的身材絕不相符。

蘇掌櫃有一個最大的喜好,就是愛喝茶,而且單喝家鄉的君山貢茶。君山其實是座小島,在洞庭湖中,與嶽陽樓遙遙相對。島上大小七十二個山峰起伏疊翠,溝壑回環,一墓一印二樓三閣四台五井三十六亭四十八廟整整一百個古跡被竹木掩映,遠遠望去,整座君山就是一幅風光秀美的圖畫,別具一格的浮立於煙波浩渺的水中。道教稱之為十二福地。君山最出名的是出產一種名茶,曰君山貢尖。此茶嫩綠似蓮心,見水若銀針,這種貢尖每年隻產十八斤,自乾隆以來專供清廷。現在不同了,廢了朝廷,大藥商蘇掌櫃就能喝上了。人常說沒有好茶師就沒有好茶,說的就是茶道。蘇掌櫃就有一個茶師,姓關名儀,身高七尺,白麵女相,儒雅倜儻。蘇掌櫃在家就專門泡茶,蘇掌櫃外出,當然蘇掌櫃是很少外出的,但他外出時關儀就會身佩單劍,手拎一紅木方盒,緊隨其後。劍是佩飾,佩上劍人顯得更為英氣,紅木方盒中則是一套茶具,蘇掌櫃的出門是從不喝別人家的茶的,他一生隻喝君山貢茶。

藥都是個大商都,什麼生意都有得做,什麼人都有,什麼傳言也都有人說。不知從什麼時候,關於伏波堂的蘇掌櫃和他的茶師關儀就越傳越玄,有人說蘇掌櫃是名門望族長兄在大總統府裏做官,藥材都走到海外了。更讓人感興趣的是,茶師關儀是當今武林高手,說茶師其實是蘇掌櫃的保鏢,有人說見他在月夜舞過劍,那絕對是天下第一劍。這樣以來,藥都武林就有人想與關儀比上一比,但都不敢出手。藥都沒有人敢出手並不能說天下就沒有人敢出手了,民國五年,藥都武林界終於從千裏長安城請來了一個被稱為“西北第一劍”的劍客。藥都人許他的條件隻有一個,比敗了關儀藥都武人給你立廟!可這一切,蘇掌櫃的茶師一點兒也不知道。

這一日,蘇掌櫃剛用完早點,茶師關儀正要泡茶,門房疾步來報,大門外有一劍客要見關儀。蘇掌櫃停了片刻,低聲道,讓他進來!劍客步履沉穩地來到堂前。蘇掌櫃抬眼一掃,細聲說,先生找關儀何事?劍客抱拳一晃,在下人稱“西北第一劍”,二十年來沒有了對手,欣聞關先生劍法超人,意決一輸贏!蘇掌櫃又看了一眼劍客,要是不比呢?劍客一臉輕意,那我就不離開此處了!蘇掌櫃朗朗地笑了,那好吧,關儀你就和他比劃比劃!掌櫃的,我……關儀麵帶難色的說。就這樣了,先給我泡一杯茶來,對,也給這位壯士泡一杯。

關儀一聽泡茶,立馬變成了另一個人,走到左邊的茶台前,來茶台前一站,一個清朗、莊嚴、絕俗、無念的人洋溢了出來。君山貢尖是講究品與觀同步的,因而用的是晶瑩剔透的玻璃茶具。泡君山貢尖要有九道程序,每一道都有一個美妙的稱謂,關儀靜氣寂神,一一做來——銀針初探,湘妃流淚,龍泉吐珠,針落無聲,壺旁聽濤,風平浪靜,哪裏來,竹林搖曳,風流萬種。整整一個時辰,茶才泡好。茶放在蘇掌櫃和劍客麵前,隻見:茶葉如針齊聚水麵,芽尖朝上,芽柄下垂,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或懸浮於水中,少許芽頭忽升忽降,上下交錯,蔚然趣觀,慢慢沉聚於杯底,芽尖向上,似群筍出土,如刀槍林立,芽光水色渾然一體。端起杯子,經泡過的芽頭隨水動而散展嫩葉,芽頭與嫩葉交角處夾一晶瑩透明氣泡,似雀嘴含珠,香氣清鬱而上。

蘇掌櫃呷了一口茶,微笑著說,關儀,劍客品了你的茶,該你出手了!關儀並沒有從剛才的泡茶中醒來,聽蘇掌櫃的一說,便摘下茶台後的細劍,風一樣飄到堂外。見劍客已手握劍柄,便雙手相抱,讓你久等了。接著,脫下馬襯褂,小心的折疊好,再把金表摘下,放在正中,再一顆顆地解下長衫的扣子,脫下長衫,豎兩折,橫五折,疊得方方正正,放在與馬褂並列處,然後,彎腰扶扶了褲口,拂拂了有些折褶的馬褲,再次抱拳相請。之後,從案上提起細劍,慢慢地慢慢地抽出,專注地端詳了一下劍鋒,靜目以待。突然,劍客撲通跪在了地上,再下無禮了!說罷,起身向外疾去。關儀卻木在了那裏。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蘇掌櫃笑盈盈地走了過來:我料你能戰勝他的!關儀這才醒過神來:掌櫃的,我,我可是不會劍呀!我剛才覺得隻是又泡了一道茶。茶劍同道嗎,你敗他靠的不是劍法呀!

自此,關儀就成了舉世聞名的劍俠了,再無一人來挑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