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衿
藥都雖居中原腹地,但因其商業繁華、水陸通達四方,新的時尚總不在人後。民國初年,縫紉機就已在藥都亮相。不久,湖北黃陂人徐焱亭在帽鋪街開設了“漢鎮徐福茂縫紉店”,有徒弟百餘人。一時間,藥都人都以穿上“漢鎮徐福茂縫紉店”用機子縫製的衣服為榮。兩年後,徐焱亭的徒弟們又在德振街開了八家縫紉店,市民、學生、外地商紳的衣衫多為機子縫出。
但藥都畢竟是藥都。城內八大家和新發戶的老爺老太太少爺小姐夫人小妾賬房先生,總之,這些人家的人以及在這些人家當差的人,總還是都到啞巴巷“蕭記繡衣店”去定做,他們從不去穿機子縫的衣褲。並非這些人老派,不喜歡不歡迎新事物,關鍵是“蕭記繡衣店”手工做出來的褲褂,穿在身上入貼、體麵,長短胖瘦恰到好處,誰的衣服就隻能誰穿,長一絲短一絲胖一分瘦一分都不行。“蕭記繡衣店”在藥都是老店,蕭子衿已是第五代掌櫃的了。蕭子衿的祖上是清宮繡坊的裁縫,因技藝超絕,皇上大喜,五十歲時被恩準回鄉。於是,藥都就有了“蕭記繡衣店”。
“蕭記繡衣店”清一色的男工,都是從六七歲便進店學刺繡。因創辦人是清宮繡坊出來的,自然絕活就在於繡。但其製衣的活兒也絕不差,這是從皇宮裏帶出來的手藝呀。到“蕭記繡衣店”做衣服,先要選麵料,然後量尺寸,掌櫃的親自剪裁,縫工再精縫,然後才是繡。繡的學問可就大了,所選麵料必須是曾作貢品的萬壽綢或精紡真絲綢、軟緞,其他麵料的活兒,“蕭記繡衣店”是絕不接的。
“蕭記繡衣店”繡法很多,有墊繡、平繡、拉繡、托底繡、綢繡三十七種;工種分抽、拉、刁、補、厘五類,再分拚花、十字、蕾花、補布、打纜、帆目、通目、菠蘿目、紮目、金錢目、米篩目、龍眼目、對絲、老大藤、蝴蝶杜龜格、草鞋格、厘畔、梯隻、硬挽五十三種;針法也最為講究,有抽、托、勾、影、纏、牽、包、切、勒、泡花、開格、打子、繞梗六十餘種。繡圖多以花卉為主,有玫瑰、菊花、芍藥、牡丹、葡萄,後來,也繡龍鳳虎蛇百鳥它物。成品繡圖均層次分明,虛實相襯,簡樸中見繁複,素雅處呈華貴,浮沉、揚抑、凸凹、虛實、動靜、清雅、絢爛、新古、柔硬變化無窮。藥都沒有人不以能穿上“蕭記繡衣店”的繡衣為榮的。
盡管“蕭記繡衣店”在藥都這般受人尊崇,但蕭子衿開始並不是想做掌櫃的。他的父親也想讓他從讀書道上求得功名。可蕭子衿十幾年寒窗卻隻中了個秀才,鄉試三次落榜,最後無奈進了衣店。蕭子衿小的時候也是學過繡工的,現在,真的接了“蕭記繡衣店”的掌櫃,其心就專用在了上麵。他在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繡法上改變了雕繡的做法,從而使“蕭記繡衣店”的雕繡名揚九州。最大的特點為上繃墊底繡,有如剪紙,先以剪刀在繡衣花邊上剪去多餘布底,使花片顯現鮮明清麗的圖案,然後用繡線繃成蛛網狀,以各種雕檔雕空布肉以襯托出各種圖案花紋,再運用多種繡花針法,精繡而成。有老年人拿出“蕭記繡衣店”早年的繡衣,與蕭子衿的繡工一比,不禁大驚:蕭子衿的手藝超過了在宮中做繡工的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