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先生
紫金先生,乃一梨園紅角。有說幼時隨揚州船幫流落至此,有說從蘇州幼時被拐而來。究為何方妙女,至今不詳。她的名字之所以讓藥都人評說遺恨,皆因獨屬藥都的清音劇種,盛於她也歿於她。
清音為藥都獨有的說唱曲藝,係從滿清宮廷傳來,加之與“南陽大調”的融合,自成高貴、清雅、燦婉、優美一格。追溯起來,自居京城的“薑蔣劉李耿馬饒湯”藥都八大家的官宦子弟,把清宮貴族中流行的八角鼓帶回藥都始;再追溯起來,應到藥都名人薑桂題,此人行武出身、因功官至上將軍毅軍統率及熱河都統,加之為慈禧幹兒子被老佛爺寵為紫禁城馳馬,跟隨而至的鄉人在京城形成八大家。清音剛入藥都之時隻為城內官宦子弟所唱,後流入民間才漸為藝人推崇。
清音因與宮廷血脈相連,自然貴為高格,演唱者不算藝人,男女均尊為先生,唱者以舉止端莊大方為榮,以接受報酬為辱,其生計全靠聽者賞送。清音班全以社而名,義樂社、紫金社之謂。其演唱也有一套儀式和規格,重大喜慶想寫之時,需提前三天持紅帖到社裏。接受邀請後,主家於當天早晨派人將社裏的樂器、風燈迎到家中,演出前在堂屋前擺上三張方桌,上鋪紅氈、兩邊各擺點燃紅燭的風燈一盞、中間端放點心素盤一十二碟、演完撤走,桌子正方擺太師椅若幹、供演唱伴奏的先生落座。到了點時,身著長衫的一班先生們正好到主家大門前,此時主人已恭在門內拱手相迎,口喊,“眾先生們,勞駕光臨!請啊!”的時候,才步履穩妥地向桌子走去,落座,啜茶,等主人第二次說請時,演奏才開始。紫金十歲時,就是這種清音班子裏的一個角了。
入春,紫金先生到藥都西河灘德振街清鳳樓演唱時,正好二八妙齡。清鳳樓是以演清音為主的戲樓,忽一個紫金先生的戲牌掛出,清鳳樓立馬爆滿。第一天,紫金演唱的是“黛玉葬花”。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八板奏畢,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新而不竄、低而不閃、樂而不歡、束而不展、妝而不豔的紫金,碎步從屏後而出,隻向台下一盼,所有人都認定那如春水、如秋月、如白玉裏蘊著墨玉的雙眸在盯著自己,頓時整個清鳳樓死了一般。當人們仍沉於萬般遐想之時,紫金忽朱唇慢啟、皓齒微露,春鶯婉轉之音徐徐而出,飄入人耳,台下百人遂有萬種妙境:高低粗細、回環轉折、輕重急緩、哀酸怨思、顫倦啞喘、盤旋穿插……隻“黛玉我流清淚來到後花園”一句,便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唱了一個時辰。台下人正屏氣凝神之際,戛然一聲,人弦俱寂。立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忽然園內一道金光,一枚金戒飛向台上,接著幾十道金光交錯飛於台上……
自此,清鳳樓便為紫金所包,每逢十天才出演一場。短短十天,便熬得藥都官宦商賈各色人等茶飯不進。每次演畢,台上均有一盤珠寶戒鑽。及至十月初十,人們早早來到清鳳樓,從早到晚不見紫金,台上唯伴奏人等。原來,前一天夜裏,紫金與一商人攜金銀珠寶而去。
之後,藥都人再也不聽其他清音社的清音了。一則,再聽他人所唱,味若嚼蠟,不忍聽;二則,有人傳說第一場往台上擲金戒的乃紫金的同人,實為誘藥都人的線人,倒了藥都人的胃口,不想再聽。鮮有人聽,唱者就少,及至如今,清音成了絕唱,幾乎無人能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