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初夏,美國物理學家西拉德心急如焚:納粹德國把許多科學家搜羅到了柏林,同時還有從捷克鈾礦區弄來的大量的鈾。西拉德敏感地意識到這是個危險信號!如果希特勒手裏有了原子彈,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西拉德找到愛因斯坦,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封信,信中希望總統重視原子彈的研究,在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他們委托美國總統羅斯的私人顧問、著名的經濟學家薩克斯向羅斯福總統轉交那封信。
因為總統一直忙於戰事,直到10月11日,薩克斯才有機會同羅斯福進行了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交談。薩克斯先向羅斯福麵呈了愛因斯坦的長信,繼而又朗讀了科學家們關於核裂變發現的備忘錄。可是,羅斯福聽不懂那些深奧的科學論述,反應十分冷淡。羅斯福十分冷淡地回絕了薩克斯的滿腔熱情:“這些都很有趣,不過政府若在現階段幹預此事,似乎還為時過早。”
第二天,羅斯福邀請薩克斯共進早餐。他們剛坐下,羅斯福就先開口說:“你有什麼絕妙想法,在吃飯之前先講吧。不過,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明白嗎?”“我隻向你講述一段曆史,總統閣下。”薩克斯知道,總統不懂物理學,但對曆史很感興趣。他接著說:“英法戰爭時期,在歐洲大陸上戰無不勝的拿破侖,在海戰中卻屢戰屢敗。一天,美國發明家富爾頓建議把法國戰艦的桅杆砍斷,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並保證那樣便所向無敵,很快就可拿下英倫三島。不過,拿破侖卻想,船沒有風帆就不能走,木板換成鋼板必然會沉沒,他認為富爾頓是一個瘋子,把他趕了出去。”說到這裏,薩克斯停頓了一下,看著總統繼續說道:“曆史學家在評述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拿破侖采納了富爾頓的建議,英國將不會那麼幸運,19世紀的曆史將重寫。”
聽完薩克斯的敘述,羅斯福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他陷入了深思。羅斯福已經完全被西拉德的那份報告和愛因斯坦的信所折服了。幾分鍾後,羅斯福斟滿一杯酒,遞給薩克斯,微笑著說:“你贏了!”兩隻酒杯碰在一起。薩克斯笑了,他知道,總統已經接受了他的建議,原子彈將大大加強盟軍的戰鬥力。羅斯福也笑了。兩天後,美國成立了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員會。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說服別人就是一個“什麼人”,“說什麼”,“怎麼說”的一個綜合過程。由此看來,說服別人的方法就是培養自己的說服能力,實際上也就是培養一種綜合的談話能力。所以,我們青少年應該注意掌握說服別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說服能力。
說服別人需要時間,也需要耐性。我們要懂得慢慢去做,一定不能急躁。要給別人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消化我們的思想,讓這種思想慢慢深入到別人的心中,變成別人的想法。其實,這樣就相當於我們給別人播下了種子,然後讓它在別人心裏生根發芽,從而讓別人收割。
說服別人,曉之以理,一定要滿懷信心,爭取主動。當對方已明確、堅決地表示“不行”、“不可以”、“不同意”等之後,再說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當然,爭取主動仍要運用委婉、商榷的語氣,千萬不要盛氣淩人、以勢壓人。如對方因此而產生逆反心理,再說服他,同樣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說服別人有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希望把自己的觀點想法思路準確有效地傳達給別人,並且需要對方接受我們的意見或建議,然後付諸實施,這個過程就是說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來化解別人的不同見解和意見,達成共識。隻有產生共識,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才能得以良好地發展。
那麼,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才能有效說服別人呢?
首先,應該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日常生活中,自己不願意接受別人說服的原因是什麼:不能相信對方;對方的敘述有矛盾;有道理,但對方的講話方式不合清理,讓我們產生反感等。因此,我們在說服別人時,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在我們說服別人的時候,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如果我們的說服方式、方法不符合對方的理解思路,說服就不可能得到對方的讚同,而會遭到對方的拒絕。
比如,我們之所以不相信對方,是因為沒有信任基礎。所以,首先應該建立信任。信任是進行說服工作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任何說服都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