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用智慧成功說服別人(2)(2 / 2)

如果我們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就能給他人一種設身處地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做法常常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換位思考,“知己知彼”很重要,唯先知彼,而後方能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

其次,重視對方的感受。

有人說,一個平庸的勸說者會開門見山地提出要求,結果發生爭執,陷入僵局;而一個優秀的勸說者則會營造同情的氣氛,重視對方的心理感受。如果別人為某事煩惱,我們可以這樣說:“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換了我,我也一樣會這樣。”這樣說,顯示了我們對別人的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也在無形中拉近了與對方的距離。所以,接下來,我們的談話內容就會引起對方的重視。

在我們力爭說服他人時,以事比事,將心比心,由於我們重視對方的心理感受,對方也會相對體諒我們的立場與好意,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因而會做出積極、正確的回應,從而為接受道理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有助於我們的說服工作。

再次,做到心中自信。

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相信自己,那麼,一切困難都將不會是困難的。因為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促使人向上奮進的內部動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而必備的、重要的心理素質。”

在說服別人這一點上,也同樣需要自信。有人說,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會溝通的人。其實,有自信的人,往往也最能說服別人。

美國一位著名的推銷員,他的名字叫喬治·赫伯特。之所以著名,是因為自信,他成功地說服小布什總統買了他的一把斧子。喬治·赫伯特也因此獲得了布魯金斯學會頒發的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金靴子。這是自1975年以來,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台微型錄音機賣給當時的尼克鬆總統後,又一名學員登上如此高的位置。

第四,做到有理有據。

很多時候,說服別人還需要做到有理有據,從而為說服別人增加成功的砝碼。我們應該知道,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甚至提供可靠的書麵資料,還可以使用具體的例子,會使說服變得非常輕鬆,比一味空談道理更容易使人信服。另外,我們也可以運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經驗教訓,再加上感情色彩濃厚的語言,去進行繪聲繪色地勸說,容易讓人感到親切可信。所以,在說服中盡可能地運用數據、事例絕對是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五,善於詢問並傾聽。

在說服別人時,我們要善於詢問與傾聽,這樣在對方行為退縮,默不做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采用詢問的方式,讓對方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意見與感受,並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引導對方發表意見,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希望成功說服別人的話,善於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人際溝通大師卡耐基曾經總結出一套“魔術公式”。1930年,卡耐基組織專家、教授、學者在長時間的研究和討論下,一個符合心理學法則又能引導人們行動的說話結構終於誕生了,即“魔術公式”:第一步,說你的實例的細節,生動的說明你想傳達的意念;第二步,以詳細清晰的語言,說出你的重點,要聽眾做什麼;第三步,說出聽眾這麼做的好處。

其實,卡耐基的“魔術公式”也好,前麵的幾種方法也罷,都應該是我們青少年朋友掌握的說服別人的“魔術公式”,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善於采用上述的方式方法,學會說服別人。

小貼士: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被強迫做事,也沒有人喜歡被動接受他人的意見。每個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依照自的想法做決定,所以,如果我們想說服別人接受我們的意見、想法,我們就應該試著提出一個建議,然後引導對方向這個方向思考,直到他最後做出決定。這樣,對方就會覺得結論或決定都是自己做出的,當然,體會比較願意接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智慧。

可以試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意見強行塞入別人的大腦裏,是否是一種有失明智的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