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學前兒童遊戲教育的評價(3)(2 / 3)

1.評價資料的分類和整理

(1)評價資料的分類

在幼兒園遊戲評價中獲得的原始資料,可以分為非數據型資料和數據型資料兩類。

非數據型資料包括文字型資料和非文字型資料。文字型資料指的是教師的遊戲計劃、家長的意見、教師對幼兒遊戲行為的記錄等書麵材料;非文字型數據如幼兒的美工繪畫作品,錄音錄像資料等等。對於這些資料,幼兒園遊戲評價者可以直接對它們分析評判,如通過幼兒教師對幼兒進入各個遊戲區角的人數的統計分析幼兒對各遊戲區的喜愛,也可以從中抽取部分資料來進行分析歸納。

數據型資料可以分為數值型數據和非數值型數據。

數值型數據按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點計數據,指的是通過計算個數獲得的數據,如參加遊戲的幼兒數、某一類型的遊戲材料的個數等;另一類是測量數據,指的是使用一定工具或依據一定的標準進行測量而獲得的數據。後一類數據按其有無相等的單位和絕對零點可以分為比率數據、等距數據和順序數據。

(2)評價資料的整理

Ⅰ.如何整理數據

利用幼兒園遊戲評價技術所獲得的各類資料並不都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如數據型資料中,有些數據資料缺損,有些隱含水分,所以,對已獲得的幼兒園遊戲評價的數據資料,我們必須經過整理才能進行分析處理。

不僅數據型資料需要整理,非數據型資料也需要整理,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非數據型資料的整理在幼兒園遊戲評價資料的整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例如,評價幼兒的角色遊戲水平時,可以將單純模仿定為1分,物品替代定為2分,動作與情景替代定為3分,這樣就可以使難以量化的資料變成具體的數據,應用於分析處理之中。

在整理數據時應當注意,由於設計疏忽或某些困難,有些項目的數據未被收集,或是某些收集到的數據對於評價作用不大,會使數據出現一些缺損值。一般來說,對於重要數據,應當補充收集,對於缺損值,應該用計算機軟件按評價的規定予以修正。由於客觀條件,造成一些數據難以收齊,那麼在數據整理過程中就應對此進行反複考慮,對因此可能產生的誤差的方麵,給予及時妥善處置。

Ⅱ.如何核查數據

在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之前,必須對數據進行核查,它的目的是為了核實、查對在人工整理數據的過程中,數據的類型和曲直是否有誤差。人工整理數據一般有四個步驟:第一,將結果型數據登記到原始數據報表上;第二,對數據進行必要的類型變換和加入若幹人為因素(如賦權等等);第三,再將數據填在程序紙上;第四,由錄入員將以上數據輸入計算機打成數據文件。這些步驟中會有由於人工操作而產生的誤差,應進行核查。對於樣本數量很大的情況,可以從樣本中隨機抽取一部分,看看這部分的誤差率是否在允許範圍內。誤差率如較低,就不會影響總體的評價。若樣本數量較少,則可以有兩人或兩人以上的人員對數據逐一核查,以確保數據登記或錄入的準確。對於數據的最後審核,往往可以利用相應的軟件,根據數據定義部分的規定,通過計算機對全部數據進行核查,並有計算機自己進行修正或顯示出來有工作人員處置。隻有在全部數據核實無誤後,才能進入數據的統計分析階段。

2.評價資料的統計與分析

對評價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就是對搜集到的評價信息進行處理。一般而言,運用幼兒園遊戲評價的技術方法搜集到的評價信息資料有兩種:一是定性評價信息;二是定量評價信息。對於不同的評價信息,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因此,處理幼兒園遊戲評價信息的基本方法也有兩種:一是定性處理方法;二是定量處理方法。當然,按照評價的發展趨勢來看,應該把定性處理方法和定量處理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1)定性處理方法

所謂評價信息資料的定性處理方法,就是指在處理評價信息中不采用數學的方法。其處理對象是不能定量化的評價信息,或者是評價信息定量化之前的定性分析和描述,或者是對評價信息定量處理結果的定性分析和解釋。具體說來,如對評價對象優缺點的詳細描述;對典型個案的深入研究;評價對象內隱的觀念和意識分析等。在處理評價信息的過程中,往往運用思辨的方法對評價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概括、綜合和推斷,用語言形式表述評價結果。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哲學分析法、係統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歸納與誼作、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

(2)定量處理方法

所謂評價信息的定量處理方法,就是指在處理評價信息中采用數學的方法。其處理對象是能定量化的評價信息。它的特點是:一是受分析者主觀影響相對較少,客觀性強,處理結果有說服力;二是可借助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完成分析,效率較高,便於普及。常用的定量處理方法有:累計分數法、統計分析法和模糊數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