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種類與搭配同樣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年齡較小的幼兒宜於用模擬實物的玩具來遊戲,教師應提供適當少量的半成品或廢舊物品,讓他們以物代物。同時,給年齡較小的幼兒投放玩具時種類不易繁多,但數量要多,這樣可以引發年幼兒童進行平行的機能性遊戲。中、大班幼兒應有意識地培養他們使用代替物遊戲的能力和自製玩具的能力,並促進其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因此,半成品或廢舊物品的投放數量應相對提高。
玩具和遊戲材料的種類對幼兒遊戲的具體選擇確實有著某種定向的功能。有的材料更多引發非社會性的遊戲,如用黏土、顏色、沙水進行的獨自和平行遊戲;有的材料更多引發結構建構遊戲,如積木和插塑等;而模擬實物材料更多引發想象性遊戲。因此,遊戲材料的提供,某種意義上是對兒童起著暗示遊戲的作用。例如,當一套炊具與結構元件搭配在一起時,結構元件便成了食品,引發起幼兒的裝扮性遊戲。還有,如果一套結構材料中有小人的形象與無小人的形象會引發幼兒不同的玩法,如有小人形象幼兒進行的是裝扮遊戲,無小人形象幼兒進行的是建構遊戲。玩具和遊戲材料的搭配對幼兒遊戲產生的原因在於,當把玩具進行了不同種類的搭配後,對兒童便構成了新的知覺定勢。因此,不把玩具的類別分得過細,可使兒童對多種材料進行多種組合,以便創造出更多的知覺趨向,從而獲得更多的遊戲經驗。
(三)玩具的特征對幼兒遊戲行為的影響
玩具和遊戲材料的新異程度對幼兒遊戲行為也是有影響的。完全新異陌生的遊戲材料將引起幼兒更多的探索性行為;新的玩具與遊戲材料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完全熟悉,沒有任何新穎性的遊戲材料不能引起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隻有中等熟悉和複雜程度的遊戲材料比較容易引發幼兒進行象征性遊戲和練習性遊戲行為的發生。因此,應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定期更換和逐步增加遊戲材料,也可以把玩具收起來,隔一段時間後再拿出來給幼兒玩,這樣不僅讓幼兒重新體驗到“新”的感覺,而且還讓幼兒有種“重逢故友”的欣喜。
專門化玩具與非專門化玩具的投放對幼兒遊戲行為也是有影響的。幼兒年齡越小,他們對遊戲材料的依賴性越強。最好給他們提供專門化玩具,並適當搭配少量的非專門化玩具。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遊戲水平的提高,遊戲活動容易受玩具的影響從而逐漸轉為受遊戲目的的支配,這時候可以為他們提供較多的非專門化玩具。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圖尋找遊戲材料。專門化玩具和非專門化玩具各有其獨特作用,教師在投放這兩種玩具時應注意相互搭配。
(四)玩具材料的不同對幼兒遊戲的影響
製作玩具的材料包括自然界隨處可見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貝殼、木片、果核等;還有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線軸、塑料蓋、塑料瓶、廢舊紙盒、易拉罐等;同時還有通過高科技製成的現代玩具。但我們會發現,幼兒對現代高檔玩具並不感興趣,他們經常會從外麵撿來一些瓶瓶罐罐、石子、樹葉等廢舊物品帶回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玩具材料製成的玩具對幼兒遊戲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幼兒對自然材料和廢舊物品的“情有獨鍾”充分體現了其探索自然界的欲望。他們對自然界的一無所知引發了其對自然界的強烈探索欲和好奇心,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使得他們對自然界的遊戲材料和廢舊物品懷有特殊的感情。雖然幼兒出生在現代文明的社會裏,被富於現代氣息的玩具所包圍,但他們仍然有種認識大自然的欲望,並通過“駕馭”大自然中的遊戲材料來“征服”自然界。他們在操作和製作玩具時是充滿成就感的,並且經過他們自製的玩具都形象逼真,豐富多彩。幼兒在自製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雖然他們自製的玩具沒有現代玩具精致,但製作玩具的過程是讓他們充滿喜悅和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