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現有秩序下生存並且得到巨大利益的人,
必然不願意聽到這種主張被人們公開散播。他們宣稱
這位先知是所有法律和秩序的公敵。不久以後,
耶穌的敵人們便結成了同盟,他們要判處他死刑。
當耶穌再次拜訪時,還沒到聖殿,他就陷入了一場與統治耶路撒冷的各派勢力的公然衝突中。
這件事發生在他靠近畢士大池時,他恰好聽到有個人朝他大聲呼喊,這個可憐的患者已經癱瘓三十多年了,他曾經聽說過耶穌在加利利時的那些神奇的醫治術,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他的救治。
耶穌看著他說:“你的腿根本沒有癱瘓。”並且讓他拿起褥子趕緊回家。
那個滿心歡喜的患者按照耶穌的吩咐去做,但是,他完全忘記了那天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即使是把一枚胸針別在自己的衣服上,也是違反法利賽人製定的法律的。他為自己能夠走路感到非常高興,他急匆匆地趕往聖殿,大概是要感謝耶和華讓自己的病痊愈了。
但是,已經有幾個法利賽人知道了剛剛發生的這件事,由於絕對不能允許這種違背法律的行為發生還不會受到懲罰,他們攔住了那個瘸子,說他違犯了所有的法律,在安息日裏把褥子披到自己的背上的事情已經考查過了,他必須為這種破壞宗教法律的無恥行為遭到懲罰。
當然,這個激動的人的想法與他們的想法完全不一致。他回答說:“是把我的腿治好的那個人讓我拿起褥子回家的,我是按照他的吩咐做的。”
他沒再廢話,立刻轉頭走了。法利賽人被晾在那裏直生悶氣,他們這下清楚地意識到了,除非禁止這類事情發生,否則沒有人會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更可怕的事情。
在他們的煽動下,召開了一次塞赫德林會議,人們討論該如何處理這種事情。就像所有無法確定自己的立場的法官一樣,會議的所有成員們決定讓法庭做徹底的調查。
他們命令耶穌前來為自己的行為作解釋,他欣然接受了命令,耐心地聆聽著他的敵人們給他的許多指控,緊接著,他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無論是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他根本不想隻是由於恰巧遇到一周中的特殊日子就要停止自己的善舉。
這個回答顯然意味著對現存秩序和權威的公開挑戰。但是,由於他們非常了解這個被群眾支持的拿撒勒人是多麼地被愛戴,大公會決定放過他,同時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可以在一個更確鑿的證據上指控他行為的另一次機會。
如今,他們開始意識到,推翻耶穌可不是一件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的事。顯然,想讓耶穌發怒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從來不會對憎恨他的人表現出內心的一絲情感。他冷靜地避開敵人為他設置的所有陷阱,當他實在沒有退路時,他就講了一個簡單易懂的小故事,把聽眾全部引到自己身邊。
這一舉動令公會非常頭疼。當然,他們可以把這件事彙報給國王,但是,他們的國王(國王掌握的權力有名無實)肯定是要和總督商量之後才會采取行動的,而向一個羅馬人說明事由是根本沒有意義的。
比拉多已經不止一次表現出自己對那些帶著宗教抱怨來求見的人完全沒有同情心。
對待這個案件,他也會做出同樣的舉動,他會滿口答應同意關注這件事,然後就是拖延好幾個月,他得到一個正式的結論:耶穌沒有違犯羅馬人的法律。緊接著,他就會把這個案子徹底告終,除了耶穌的地位會因為國王定的無罪而得到極大的鞏固以外,一切都會像往常一樣。
因此,希律就變成了挽救他們和報複耶穌的唯一希望,如果他們可以成功地接近他,並且告訴他沒有必要聲張這件事的話。
事實上,國王與公會的關係在最近幾年一直很不和睦,但是,這不是提起個人恩怨的時候。
公會藏起自己手中的武器(他們原來一直想消滅希律),忠誠善良地走進王宮,發泄出自己對耶穌的大量怨言,一個散布消滅這個古老的神權製國家異教邪說的先知,考慮到國家的安全,這個人絕對可以和那個曾經被人們稱為施洗約翰的人的危險性相媲美,幸運的是,約翰現在已經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麻煩了。
希律和他的父親一樣,喜歡多疑,他靜靜地聽著。
但是,當人們開始逮捕耶穌時,耶穌卻消失了。他第二次離開聖殿,在日益增多的學生的跟隨下,他踏上了重返加利利的路,他在自己的家鄉可以比在耶路撒冷感受到更多的東西。
從世俗的角度看,他已經到了人生的頂峰。
堅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的想法已經完全控製了人民。假如耶穌願意帶著他們,他們就會奮不顧身地向耶路撒冷進軍,或是去攻擊羅馬的軍隊。
但是,使他們失望的是,這些離他的夢想依然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