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新導師(2 / 3)

盼望著發生重大事件的群眾立刻前來觀看從未有過的狂躁的場景,猶如大小不一的圓石迅速地滾落下來。

有很多人都認為耶穌的做法是對的,聖殿居然被人們當成牛圈,這確實令人反感。但是,有些人則會非常氣憤。

毫無疑問,那麼多的嘈雜聲,又離至聖所那麼近,這可能並不是很好的做法,但是,我們反過來說,對於加利利這樣的外省,或是拿撒勒,或是其他地方的一個無名小卒來說,引發一場混亂、踢翻所有擺著錢幣的桌子、使錢商滿地尋找丟失的幾文錢,這好像不是他分內的事吧?

還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應對這件事。

其中有一位最高公會的名叫尼哥底母的成員,他是一個虔誠的法利賽老人。他對與接觸這個剛剛在聖殿做出有損顏麵的人感到不滿,但是,他確實想知道,這個居然敢冒險做出這種粗魯行為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派人前去給耶穌送一封邀請信,希望他在傍晚時來自己家做客。耶穌接受了這位老人的邀請,和尼哥底母談了很多。

這個法利賽老人從中得知,即使耶穌的行為有些過分,但他的確是一個忠誠的人。他聽說的耶穌在加利利村莊的行為使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這一信念了,由於非常喜歡這位年輕的拿撒勒人,他勸耶穌以最快的速度離開耶路撒冷。

王宮有的是聽起來好像是破壞當地和平之事的靈敏的耳朵,那些商人肯定會煽動所有的百姓攻擊這位精力旺盛的先知,他是一個喜歡行動勝於雄辯的人。

於是,耶穌與朋友們一起離開了耶路撒冷,途經撒瑪利亞返回了加利利。

正像我在前麵提到過的那樣,那個敗興的地方享有一個極為悲慘、完全不應該接受的惡名——邪惡之地。

數百年以前,這裏屬於以色列王國。當以色列淪陷後,這裏的居民被趕到了亞述,被拋棄的田地便屬於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和小亞細亞地區的定居者。與僅有的一些剩餘的猶太人生活在一起,這些移民組成了一個新的民族,被人們稱為撒瑪利亞人。

在純正的猶太人心中,他們極其蔑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那些我們在私底下稱呼外來者的蔑稱——“意大利鬼”、“東歐楞子”、“猶太佬”——如果與一個殘忍的法利賽人使用“撒瑪利亞人”這個稱呼描述一個生活在示劍或是“示羅”的居民相比,絕對稱不上無禮。

因此,每次當耶穌必須前往愷撒利亞·腓利比或是大馬士革時,他都會以最快的速度騎著毛驢通過撒瑪利亞,除非是迫不得已,他絕對不會和當地人接觸。耶穌的那些朋友全都是嚴格執行摩西律法的信徒,他們對“肮髒的撒瑪利亞人”的看法與公眾一樣,充滿了許多偏見。

他們必須得到良好的教育。耶穌不但停下了腳步,而且還友好地和一些撒瑪利亞人談話,他甚至還坐在一個井邊,向當地的婦女布道他的思想。

當人們靠近他們前來聽他們的談話時,他們發現,與那些因虔誠和對摩西律法的熱情而變得如此驕傲的猶地亞人相比,撒瑪利亞人會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這是撒瑪利亞人第一次學到“博愛”的原則,也是耶穌作為人們心中的新信仰的先知生涯的開端。

他采用的是一種完全不同尋常的方法。

有時,他會給這些門徒們講故事。但是,他幾乎不向他們布道。一個詞語,一個暗示完全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因為耶穌在這點上,與在其他的許多事情所顯現出來的一樣,耶穌是個天生的優秀導師。他是一個偉大的導師,他完全理解人們的心靈,能夠全力幫助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