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生長在拿撒勒的一個淳樸的農民
和木匠家裏,他學的是木匠活,但是,他根本
不滿足於這種生活。他靜靜地觀察著這個世界,
發現整個世界到處都是殘酷和不公。他離開了父母
和兄弟姐妹,挺身而出,為了宣講他認為正確的事物。
耶穌隻在荒野中生活了很短的時間,在這段日子裏,他基本不吃飯,也很少睡覺,他也許是需要用全部的時間計劃未來。
他快三十歲時,一直沒有結婚,按照當地最簡單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但是,他在約翰的影響下開始思考,他之前在拿撒勒的安靜生活中的所有印象和經曆,好像都是在為走近約旦河的那個神聖時刻作的準備。
當時,他問自己: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他完全不知道羅馬共和國轉變成羅馬帝國的重大政治事件,這個強大的羅馬帝國是建立在幾個強大而又昂貴的雇傭兵組成的軍團的基礎上的。他對希臘語以及用希臘語寫的所有東西也隻是略知皮毛而已。
他說的是亞蘭語,也許他具有閱讀古希伯來文的超凡能力,在數百年以前,神聖的經書就是用它來寫的。但是,希臘的思想與希臘的科學在他眼裏沒有一絲價值,就像羅馬的法學與政治手腕一樣,對他毫無意義。
然而他是猶太民族和這個時代的孩子——一個謙遜的猶太木匠,從小受古老的摩西誡律的知識以及士師和先知們的傳統的熏陶,他同樣會在猶太會堂和聖殿裏聽到這些內容。
他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宗教義務,隻要有需要,無論是什麼時候,他都會去耶路撒冷,在聖殿獻祭,猶如古老的習慣要求的那樣。
他接受自己生活在小小的加利利領地裏,也從來不懷疑父母對他的教育。但是,他並不是什麼都不懷疑。
他與其他人不一樣,他感覺自己身體裏有一種與其他人不同的品質。拿撒勒的鄰居們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因為他們非常了解他,在這些鄰居眼裏,他永遠是一個木匠的兒子。
但是,當他離開自己生長的村莊時,這些就完全改變了。
他得到了耶和華的教化。在他的眼神和行為裏體現出一種特別的東西,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當他出現在聚集了大部分盼望發生奇跡的人們生活的約旦河附近時,他聽到了施洗約翰的追隨者們在背地裏是如何討論並且彼此詢問那個被人們反複提出的問題:“那個人真的是我們盼望的彌賽亞嗎?”
但是,在那些聚集在一起聽約翰布道的人們眼裏,彌賽亞是一個優秀的戰士,同時也是一個厲害的大法官,他是一個把偉大的猶太王國和全天下人置於耶和華的選民法律下的類似於帝王的複仇者。
沒有什麼可以比這種世俗觀念和耶穌淳樸的思想更加沒有一絲聯係的了,這是盼望一個新的參孫的想法,他騎著一匹大黑馬,揮舞著鋒利的寶劍,帶著他英勇的軍隊殺向那些不認可法利賽人的宗教觀念和撒督該派的政治傾向的人。
這是一個由四個字母組合起來的問題。
把耶穌與殘酷至極的羅馬人、庸俗的希臘人和墨守成規的猶太人區分開來,才是他對“愛”(love)這個四個字母組成的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