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龐培還沒有完全明白這些爭論有什麼意義之前,他又聽到了一陣刺耳的喇叭聲。
第三個代表團來了。
法利賽人前往此地向龐培解釋,猶太人一直都很討厭他,就像討厭別人一樣,他們希望重新返回以謹慎的法利賽式的法律為基礎的原有的神權體製上去。
隻要商隊能安全地通過大馬士革來到亞曆山大裏亞,龐培根本不會關心發生了什麼事情,他耐著性子聽完了三個代表團各自的理由後,拒絕說出自己的立場。
他敷衍說,等他完成對正在過去的亞述帝國領地上製造禍端的阿拉伯部族的遠征後,自然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這段時間,三方必須和平共處,等待命令。
即使是在那時,猶太人也沒有徹底看清自己絕望的艱難困境。當亞裏士多布魯斯返回都城時,他顯然是整個猶大的國王,有權統治自己的領土,好像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羅馬的官兵。隻要龐培繼續待在東邊,他就可以維持這種狀況。
但是,當龐培取得了攻打阿拉伯人的勝利以後,立即返回,責問他為什麼膽敢如此囂張地藐視自己的意願。
亞裏士多布魯斯在小人的勸導下,走了致命的一步。他試圖扮演太祖父的角色,退到聖殿,切斷了與城裏其他地區相連接的橋梁,公開樹立起反叛的大旗。這是有史以來最不對稱的戰爭。他的哥哥胡肯奴投向了敵方,展開了一場對聖殿的在當時是最有效的方式的圍攻。
戰爭整整持續了三個月。守著聖殿的饑餓的守衛隊正在遭受彈盡糧絕的艱難處境。但是,絕望的處境給了他們更大的勇氣。由於胡肯奴的背叛,他們深感自己是耶和華的神聖事業和猶太人獨立理想的忠誠保衛者。
逃兵把這個宗教狂熱戰爭的情況告訴了龐培。他一下子想起了幾代人以前的敘利亞人曾經做的可恨的事情,龐培下令讓一個大將軍率軍在安息日向耶路撒冷展開猛烈的攻擊。
公元前63年6月。羅馬軍團向猶太人的要塞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占領了聖殿,俘獲了所有守護士兵。據說那天有一萬二千名士兵被殺。
被俘獲的軍官被砍下頭顱,亞裏士多布魯斯和他的家人被帶到羅馬,讓他們站在羅馬大將凱旋的行列裏。
但是,非常幸運,他們可以從此在羅馬的一個郊外安靜地生活,在那裏,他們為後麵的保羅和彼得時代曾經在西羅馬帝國的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猶太人團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爭一結束,羅馬人就在自己的曆史上一直沒有改變自我製約的智慧,禁止向聖殿進行大規模的劫掠,並且有權力把這裏視為崇拜之地繼續使用,但是,龐培這一慷慨的舉動並沒有得到任何感激。
出於內心純粹的好奇和對他們一無所知的偏見,龐培和他的同僚在一次視察中誤入聖殿中的至聖所。那裏隻不過是一個空蕩蕩的小石屋。當羅馬人確定這個神秘而又聖潔的小石屋裏沒有任何吸引他們眼球的東西後,他們立刻離開了。
但是,在猶太人眼裏,即使是外邦人短暫的造訪,也意味著對耶和華的一次褻瀆,必將招致耶和華恐怖的報複。
他們一直沒有原諒龐培,無論他試圖為自己的子民做任何事情,與他無意間對他們宗教的侮辱相比,所有的努力全都化成了灰燼。
當然,龐培一直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從他的角度看,他對猶太人已經表現出了自己最大的寬容。
他給胡肯奴重返耶路撒冷的機會,並任命為大祭司,安撫受傷的法利賽人。作為最後的恩惠,他還把“大首領”的職位交給了胡肯奴,這是一個概念比較模糊、賦予前獨立王國君主的稱號,實際上沒有什麼權力,但是絕對可以取悅被征服民族受了傷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