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委任哈曼執行這道恐怖的命令,他與世界上所有卑鄙的小人一樣,他精心布置,因為他要盡享複仇帶來的樂趣。他抽簽選定出最適合屠殺耶和華追隨者的月份。
後來,他抽中了二月份。這就使他有足夠的時間在高山頂部搭起一座巨大的絞刑架,他要把他的公敵末底改用最殘忍的方式絞死。 這個陰謀太複雜了,不可能長期密不透風。由於他的表親末底改的緊急請求,以斯帖主動求見國王,要求丈夫赦免她的同族百姓。 開始,薛西非常氣憤,但是一想起末底改曾經救過他的命,再想想哈曼說的話,他開始意識到哈曼是為了了結私仇才欺騙他。於是,他派遣信使騎馬奔走於全國各地,警告所有猶太人反抗哈曼的屠殺計劃。
後來,哈曼就被吊死在他在高山頂上原打算吊死末底改的絞刑架上。
哈曼的陰謀被揭露後,猶太人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他們發誓一定要記住這個重要事件。
從那以後,在每年的亞達月(巴比倫曆法的一個月份,相當於現代的二月和三月的一部分)的十三日到十五日,都會慶祝普珥節(也稱抽簽節)。
每到這個節日,所有猶太人的聚居區都會大聲朗讀《以斯帖記》,並且公開咒罵哈曼這個邪惡的名字。富人還會慷慨地救濟窮人,用來紀念這位挽救了整個民族的善良王後。
對於那些已經回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來說,他們並不喜歡這個新的節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他們抵製普珥節,因為這個節日有一絲“外國味”。但是,這個節日(很有可能與亞述或巴比倫有淵源,並且非常古老)以一種新的形式很快得到了世人的認可,直到現在,猶太人還會慶祝這個節日。
以斯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波斯的各位國王統治時期,生活在外國聚居區的猶太人是多麼重要。
他們的功勞要遠遠超過家鄉的猶太人,所有的文字記載都說明耶路撒冷人當時生活在荒涼中。
聖殿終於恢複了原貌,隻有城牆依舊是斷壁殘垣,耶路撒冷的商業和貿易恢複的速度相當慢。繼承所羅巴伯王位的許多繼承人都因缺乏資金而沒有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況。
最後,生活在外國的猶太人決定為自己的祖國效力。他們出資派一位叫做以斯拉的祭司前去耶路撒冷打探情況。於是,他糾集一群誌願者與他一起去,人們對此沒有多大的熱情。經過他的勸導,他說服了大約五百個人。
他們經過四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聖殿。
以斯拉到了那裏,發現耶路撒冷人民的生活情況非常惡劣,返回來的人居然娶臨近村莊的女人為妻。他們也沒有嚴格地履行自己的宗教職責。猶大很快就要變成一個新的撒瑪利亞了。
以斯拉在尼希米(他曾經當過波斯國王亞達薛西的仆人)的鼎力幫助下,開始重建既將被吞噬的猶大王國。他們修好了城牆,清除了大街上的垃圾,把娶過來的異族女子也送回了家鄉。他們在聖殿的大門外修建了一座木製的講壇,以斯拉在這裏定期宣講約法,讓人們心中牢記自己的宗教職責。
即使是那個年代,這座古老的城市還是人煙稀少的地帶。這就意味著城市經常會麵臨危險(因為沒有足夠多的強壯的男人來守護所羅門時代人口密集時精心設計出的護城體係),於是,他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增加當地居民的數量。
附近鄉村的猶太人有百分之十通過抽簽的方式被迫返回耶路撒冷,隻有極少的人是自願回來的,他們被賦予了巨大的榮譽,被人們視為無私的愛國者。他們還靠武力押解來一批人。
耶路撒冷在這時隻是稍微恢複了一下原貌,昔日的政治、商業中心徹底消失了。以西結的預言永遠都沒有實現。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耶路撒冷的命運就落入了一位偉大的先知手中。寫《以賽亞書》的那位無名作者,早在與他同時代的流放者眷顧昔日光輝曆史的時候,就勇敢地預言出將會有一位偉大的先知會來拯救耶路撒冷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