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反衛星衛星亦稱截擊衛星或攔截衛星。用於攔截、攻擊、破壞、摧毀敵方在軌衛星或使其工作能力的軍用衛星。它和空間觀測網、地麵發射-監控係統組成反衛星武器係統。這個係統在接到命令後,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根據目標衛星的運行軌道,起動變軌發動機,做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采用橢圓軌道法、圓軌道法或急升軌道法,用導彈、激光武器、高能粒子束武器、自身爆炸和碰撞等殺傷手段將其摧毀,或用無線電幹擾方法使其電路中斷,失去工作能力。
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通信、偵察、導航、海洋監視、導彈預警等軍用衛星充斥空間,外層空間已在軍事上具有戰略地位。因此,研製反衛星衛星已成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作戰過程
反衛星作戰過程大致如下:由空間觀測網對敵方各種衛星進行不間斷的觀測,編存目標參數,判定其性質(軍用或民用的),在適當時機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不斷監視目標衛星的運行情況;必要時由反衛星衛星上的自動控製係統發出指令,起動變軌發動機,進行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並將其摧毀。最後,由地麵發射-監控係統判斷其效果。
攻擊方法
反衛星衛星的攻擊方法有:
橢圓軌道法。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一條橢圓軌道上,遠地點接近目標的軌道高度,多用於攔截高軌道的衛星。
圓軌道法。反衛星衛星的圓軌道與目標衛星的軌道共麵,這樣可以較容易地進行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並可節省推進劑。
急升軌道法。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一條低軌道上,並在一圈內進行變軌機動,快速攔截目標衛星使其來不及采取防禦措施,但需要消耗較多的推進劑。
在一般情況下,對較高軌道的目標衛星使用前兩種攻擊方法,但反衛星衛星要運行數圈才能完成攔截任務。對軌道高度為500千米以下的目標衛星,通常采用後一種攻擊方法。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對反衛星衛星已做過多次試驗,其中一種試驗裝置的總重量約3000千克(含變軌機動用的推進劑約500千克),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射入軌,具有改變軌道麵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戰鬥部或無控火箭,能攔截運行高度為150~1500千米的衛星。
20世紀80年代初反衛星武器係統仍處於試驗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反衛星衛星將具有攔截多個目標的能力,並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毀目標衛星。
反衛星的手段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我國古人曰:有矛就有盾,既然有人研製出了太空間諜,利用衛星進行軍事行動,那麼就一定有人去研製一種克製它的方法,因此反衛星衛星就出現了。當然目前發展的還不那麼快,用的也不那麼多,但是它畢竟出現了。因為衛星飛得很高,速度又快,用地麵炮火摧毀它是鞭長莫及的,隻有用衛星或者再擴大一點的話用空間飛行器去對付它。
目前用於反衛星的手段可以有多種多樣:
一是在反衛星上裝有殺傷性武器,如導彈、激光,甚至是一個大鐵塊,把對方的衛星操作、摧毀,使其失去作用。
另一種方法就是利用無線電幹擾的辦法,有人稱為電子對抗,就是衛星不斷地發射強大的無線電波,用於幹擾對方的通信,使它的指揮失靈,線路中斷。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擒拿,首先知道(計算出)對方衛星的軌道,然後反衛星進行變軌,跟蹤並接近被擒衛星,然後用機械手把衛星擒住,並裝入容器,甚至可以帶回地麵。
美國曾用航天飛機把一顆已經出故障的衛星從軌道上抓回,在地麵修複後,又發射上去。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反衛星技術肯定還會有新的突破。但是我們希望這一技術的發展,不是用於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否則那不但是天下大亂,而豈不成天上大亂了嗎?而是把它做為修複故障衛星、清除空間垃圾的有效手段。
作戰實例
在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動用了各種現代化的武器,別的我們且不談,隻拿衛星為例,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調用了12個種類的數十顆衛星,為部隊的導航、快速通信、偵察情況、攔截對方的導彈發揮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