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美國“頂尖級軍用衛星”(1 / 1)

美空軍2010年發射4顆“頂尖級軍用衛星”包括:第一顆“先進極高頻通訊衛星”(AEHF)、第一顆“天基太空監視衛星”(SBSS)、第一顆“新一代全球定位衛星”(GPS)以及第一顆“太空作戰響應衛星”(ORS)。

這4顆首次發射的不同類型的衛星,鎖定的是美軍不同的太空係統,特別是前3顆主要針對美軍轉型通信衛星係統(TSAT),可極大增強美軍在作戰時的C4ISR(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能力。

作為美軍第三代軍事通訊衛星,“先進極高頻通訊衛星”(AEHF)采用星間鏈路(不同在軌衛星間的互聯)技術、星上處理技術等,能根據用戶優先級別來提供點對點通信以及網絡服務。該係統有非常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即便在地麵控製站被破壞後,整個係統仍能自主工作半年以上。

“天基太空監視係統衛星(SBSS)”,搭載一台重達227公斤的先進數字照相機,鏡頭可迅速旋轉,能及時定位並拍攝重要太空物體的圖像。主要目的是預警和防範對美國衛星的破壞活動,從而增強美軍對其太空資產的保護能力。

“先進極高頻通訊衛星”(AEHF)的質量為2500~3000kg,可同時提供50多個信道,每個信道數據率8Mb/s,總通信能力375Mb/s(約合45兆每秒),設計壽命為10年。衛星覆蓋範圍為南北緯65度間,總通信能力比現有的“軍事星”大10倍,數據傳輸速率高6倍。高速的傳輸率可以做到實時畫麵、戰場地圖和目標數據。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GPS)主要借助空間衛星網絡對軍隊移動和導彈飛行等提供技術支持。美軍在1994年就建成該係統,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發射改進型衛星來更替。

美軍2010年發射的新型全球定位衛星,能提供增強的信號功率給地麵接收機,以及多個新的軍用信號頻段,從而為美軍提供具備高精度、高加密、強抗幹擾能力的定位和導航服務。

為確保美軍的太空優勢,特別是拉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2001年,五角大樓首次提出了“太空作戰快速響應”的概念。美軍首顆“太空作戰響應衛星”(ORS)已研發成功,正在安裝集成主傳感器,很快就可待機發射。該衛星進入軌道運行後,可確保美軍在未來衝突中,從容應對來自太空的各種挑戰,有效防禦敵方攻擊並迅速展開反擊行動。

與美軍發射的這4顆“頂尖級軍用衛星”相比,其他國家或者根本沒有此類功能的衛星,如“先進極高頻通訊衛星”和“太空作戰響應衛星”;或者雖有同類衛星,但技術上要遜色於美國,比如歐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羅斯的“格羅納斯”衛星導航係統,無論在使用範圍,還是可靠性方麵,與美國的GPS係統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美軍方在向國會提交的《2011年財政預算:軍事空間計劃》中說,通過發展新的軍用太空計劃,能極大增強美軍地麵戰場、空間感知和精確打擊能力,為戰鬥指揮、無人機以及特種作戰等活動,提供全天候、穩定的情報支持,還能實現導彈預警和空間資產保護等。

總之,2010年發射的4顆“頂尖級軍用衛星”,能有效鞏固美軍的太空優勢。

另外,衛星高速的數據率將實現軍事通信的變革。戰場視頻、戰場地圖和目標數據等信息都顯示在屏幕上,如同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一樣。戰機、坦克、潛艇、戰士如同攝像師,將偵察到的視頻發送給司令部。衝鋒陷陣的信息、掃描到的數據、戰爭場麵都實時反映,曆曆在目。指揮員了解戰場就好像看戰爭大片,指揮戰爭就好像是“導演”,有時自己也成了“演員”。美國國防部說:隻靠通話和文字指揮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

“先進極高頻”係統可直接對來自終端的請求做出回答,並根據優先級提供點對點通信和網絡服務,對高級別用戶還能提供專用信道。

這4顆通信衛星大部分運行在地球上空36000千米的惡劣環境中,除了抵抗自然電磁噪聲幹擾外,還必須對抗蓄意製造的強電磁幹擾的能力。

在當代電子戰爭環境下,通信衛星受到敵方的偵收、幹擾和攻擊等威脅極大。抗幹擾技術成為通信衛星的關鍵技術。衛星采用數字波束、跳頻、鐵氧體技術及複合信號驅動等先進技術,可有效從空間、時間、頻段等多個方麵抵抗多種幹擾,保證衛星在空間惡劣電磁環境下更好地通信。

生命力是戰爭,也是衛星的能力。衛星通過星間通信實現全球服務,減少衛星對地麵係統的依賴。如果地麵控製站被破壞,整個係統仍能自主工作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