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山人現存文集版本提要(1 / 3)

凡例

一、本提要隻收錄現存的山人文集,以親眼所見、各圖書館書目中有著錄及《中國善本書提要》為依據。凡有記栽但未見著錄者一概不錄,隻在提要中附帶說及。

二、本提要的目的在為山人研究提供一個較為翔實的文集固錄,及版刻版本情況,故主要著錄版刻年代、校刻、出版人,必要時對版本源流作簡要考訂。

三、凡經眼的文集均詳盡著錄序跋、題識、傳記、墓誌,以作為山人研究的基本資料。

四、著者名下以公元紀年標出生卒年,不詳者則空闕。

五、知名山人的生平不再作考辨,鮮為人知的山人作簡略的說明。

六、各集按書名首字拚音順序著錄。

《白石樵真稿》二十八卷附一卷

明崇禎刻本

陳繼儒(1558—1639)撰。原題:“華亭陳繼儒眉公著,同邑章台鼎吉甫訂定。”卷首有董其昌敘,署丙子(萬曆四年〈1576〉)及章台鼎敘(崇禎丙子〈1636〉)。此集為贗刻,參見《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提要。又陳繼儒有《晚香堂集》十卷,據《陳眉公先生全集》陳夢蓮題識,亦為書坊贗刻。

《白榆集》二十八卷

明萬曆龔売惠刻本

屠隆(1543—1605)撰。原題:“東海屠隆緯真著。”卷首有丁應泰《屠赤水白榆集序》(萬曆庚子〈1600〉)、程涓《白榆集序》(1600)。《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有《白榆集》詩八卷文二十卷,原題:“東海屠隆緯真著,太末龔堯惠梓行。”序文皆同。

《白雲集》七卷附錄一卷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宋玨刻本

陳昂撰。《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有明崇禎間翻刻本,原題:“莆陽陳昂爾瞻著,會稽周錫圭禹錫訂。”卷首有葉益蓀序(崇禎十三年〈1640〉)、林古度序(崇禎十三年〈1640〉)、馬之駿序(萬曆四十一年

)、鍾惺《白雲先生傳》、自序(萬曆十二年〈1594〉)。林古度重刻序述翻刻諸本甚詳。序雲:“白雲先生詩自萬曆末季為予識遇於委巷,時借之歸讀,未及還去而先生沒。先生詩各體具備,一沒遂散失焉,僅留此五言六卷於予手。庚戌(1610)攜入燕,與鍾伯敬謀梓之以傳,伯敬醵諸同寅金刊於大行署中,板置署,反似官物,不得廣行。而其同裏宋比玉複得七律十二首,複醵金刊於南都,比玉沒而板遺失。曆今三朝,歲丁酉(1597),西粵滕伯倫明府又抄宋氏本,而獨力梓於秦淮,甫卒業而攜之官入蜀,又未能廣行,以厭海內人之求。予往往有遺憾焉!因亦購宋氏本,謀欲重新之。越東周禹錫先生,與予同好,夙加稱賞,共翻前板,李周生不生欣然合力,遂命剞劂,資猶未足,一旦聞於葉雁湖民部,樂為之成。予友吳能尚又合《孫太初詩》刊於閩。計此刻合前有五板在世。”

是集為宋玨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原題:“莆陽陳昂爾瞻著,同邑宋玨比玉校。”卷首有朱玨《重刻白雲集題詞》(萬曆戊午〈1618〉)、馬之駿《白雲集序》(萬曆癸醜〈1613〉)及陳昂《五言今體自序》(萬曆甲午〈1594〉),卷末附錄有鍾惺《紀夢》(萬曆丙辰〈1616〉)、宋玨題識(萬曆戊午〈1618〉)。鍾惺《白雲先生傳》記謝兆申雲陳昂有集十六卷,在江浦族人家。馬之駿序亦稱聞陳昂他體有十六卷本在南都某氏家,宋玨序稱:“乙卯(1615)複返白下,過浦口購求所為排律一卷及他體十六卷無有也。但得《破城》諸詩及《玩月》作,先生曾刻為小帙,如吳蓮嘉所刻《無題》之類好事家尚有存者,與原本異同數十字,乃知先生用意深苦,非人所知也。凡改正百餘字,以呈黃師明立,師亦改定三十字。”

《白雲巢集》二十四卷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刻補修本

邢大道,字性之,號少鶴,家世洪洞人。父諱實,嘉靖己未

(1559)進士。七歲跨馬墮地,挫其腰脊,遂傴僂難於行。十五補博士弟子。遊於公卿間,與王世貞、汪道昆相交甚深。是集前有張詮《敘白雲集》、範弘《少鶴山人傳》。

《白下集》十—卷明萬曆刻本

黃姬水(1509—1574)撰。據王世貞《白下集序》:“甲戍(1574)春二月……又二月而淳父卒。”是集當刻於黃姬水卒後。卷首有王世貞《白下集序》、黃姬水《白下集序》(嘉靖丁巳〈1557〉)。

《北遊漫稿》詩二卷文三卷

明隆慶三年(1569)汪良迪刻本

鄭若庸(1489—1575)撰。卷首有汪錫爵《刻鄭山人北遊漫稿序》(隆慶三年〈1569〉)。卷末附錄贈文有:周思兼《贈虛舟先生序》(嘉靖壬子〈1522〉)、趙康王《上國風雲詩序》(嘉靖甲寅〈1554〉)、成皋王《送虛舟子北行詩序》、徐階《贈虛舟鄭子序》(嘉靖乙卯〈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