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尊貴的姓氏

公元953年,遼國開國皇帝的妻子述律平,寂然去世了。但她的娘家傳來了又一個女嬰的啼哭,這個小名為燕燕的蕭綽,把她開創的太後幹政之路,走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一死一生,兩個重量級的女人,在曆史上擦肩而過。

“蕭”,是遼國一個顯赫的姓氏。自從耶律阿保機娶了蕭家的小女兒述律平之後,皇後必須出自蕭家,成了遼國政壇的“潛規則”。到蕭綽出生時,遼國已傳了4位帝王,其父蕭思溫是“燕國公主”的駙馬,立過軍功,野心勃勃。

這注定了蕭綽無法過平平淡淡、遊牧草原的生活。

有一天,草原上漫天風沙,蕭思溫故意叫三個女兒去打掃庭院。蕭綽最小,可偏偏隻有她,把庭院的每個角落掃得一塵不染。蕭思溫暗暗點頭:“此女必能為蕭家立下大業”。這簡直是東漢典故“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遼國版。

在蕭思溫的安排下,蕭綽嫁給了皇侄耶律賢。公元969年,這對翁婿陪著皇帝出遊打獵,皇帝醉倒帳下,他們一個眼色,兩名禦廚來“進膳”,拔出尖刀紮向皇帝心髒……

隨即,耶律賢登基,稱遼景宗,16歲的蕭綽冊立為後。蕭思溫十分高興,給女兒女婿安排“蜜月出獵”。但他做夢也想不到,政敵的反撲如此之快,就在這一次暗殺了他。

一夜之間,蕭綽明白了權力的代價。她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宮廷生活的恐懼深埋心底,使盡渾身解數,獲得皇帝專寵。兩年後,她生下長子隆緒,皇後地位終於穩固了。

命運再一次垂青了蕭綽。遼景宗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奈何身體太差,繁忙的政務加重了從小就有的心疾。到後來,連上朝聽政也支援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到聰慧過人的妻子。

蕭綽以皇後的身份主持朝政,她井井有條,又不忘時時向景宗彙報。幾年後,遼國經濟形勢好轉,軍力日漸強大。朝野上下,對年輕的皇後刮目相看。

病榻上的遼景宗,覺得十分欣慰。他把一個皇帝所能給予的最高嘉許給了妻子。他召來史官,“從今以後,凡記錄皇後說的話,也可以稱‘朕’。”

主政12年,天真爛漫的少女也成了成熟的政治家。當遼景宗病逝時,蕭綽手握一紙“皇後長子隆緒繼位”的遺詔,心如明鏡——遼國皇位交替一直處於無序狀態,遺詔保護不了孤兒寡母。她牽著11歲的兒子,召來大臣耶律斜珍、韓德讓,含淚問道:“我該怎麼辦呢?”

帝王流淚,能叫臣子肝腦塗地。更何況,還是一個29歲、楚楚動人的太後。兩位股肱之臣隻覺一股熱血湧上,當場盟誓:“隻要你信任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是公元982年,遼國順利進入蕭太後時代。

遼國太後,愛上漢族丞相

蕭綽開始了對遼國的大規模改革。釋放奴隸、獎勵農耕,厲行廉潔、治理冤獄、推行《唐律》……監獄漸漸清空,農田裏的耕牛和牧場上的馬匹多了,舊貴族的錢包也鼓了。

此時,她身邊一個男人的身影日益清晰。韓德讓是一個漢人,更確切地說,是皇家的奴隸。隻不過,積祖父和父親兩代的功勳,韓家已能出將入相。有一年,他的父親要去鎮守幽州,帶著他向遼景宗辭行,自然也就見到了代行權力的皇後蕭綽。

這是韓德讓和蕭綽第一次見麵。他大她11歲,恪守君臣之禮。

兩人的愛情如何開始,史無記載。也許,是公元979年的捷報,讓蕭綽心中一動。當時,宋太宗趙匡胤統一了中原和南方,決意北伐。韓德讓代父鎮守幽州,以分兵合圍之術,贏得高粱河之戰。趙光義坐上驢車,倉皇遁逃。及至後來,韓德讓之父不慎犯下死罪時,已能看到蕭綽親自出麵求情的身影。

遼景宗死後,太後和韓大人的緋聞,甚囂塵上。一個宮廷侍衛喝醉了酒,大談特談“太後緋聞”,但蕭綽隻“杖責”了事。她敢愛,就敢認,索性任命韓德讓為宮廷侍衛總管、南院樞密使,總理朝政,公開承認兩人的關係。

能讓蕭綽如此傾心的男人,絕非等閑之輩。985年,韓德讓統一遼國的度量衡;988年,韓德讓敦促蕭綽開科舉、興儒學;990年,韓德讓整頓農耕。在他的影響下,北方草原上不再隻聞射騎聲,也有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琅琅書聲。終韓德讓一生,從未讓蕭綽失望。

愛情迸發出一個民族融合的盛世,這是蕭、韓始料不及的。

這段感情發展到最後,蕭綽頂住了遼國貴族的壓力,賜韓德讓國姓,改名耶律隆運,戶籍由奴隸一躍成為皇族。她的兒子遼聖宗,對韓德讓持父子之禮。韓德讓病重時,聖宗親臨韓府,端茶送水,喂藥問安。

在近年出土的一批遼國金銀器上,人們發現了一些銘文,那是蕭綽死後,大臣們對她在天之靈的祝福。和她名字連在一起的,則是臣民對病重的韓德讓的祝禱。

沒有楊家將,但有蕭太後

蕭太後割下了楊業的腦袋,這是真的;但是,並沒有“楊家將”,所謂的佘太君、楊家七子、楊門女將,都是民間的虛構。

公元979年,為北漢效命的楊業,投降了宋朝。趙光義知人善用,繼續讓楊業參與北方邊境的軍事機密。朝廷裏不乏擔心楊業再度變節的人,趙光義自然收到一堆告密信。但是,他把這些信都給了楊業。對楊業的信任,可見一斑。

因此,當趙光義率30萬大軍北伐,準備一雪被韓德讓打得“驢車逃跑”的前恥時,楊業是西路軍副帥。

不幸的是,遼軍箭傷楊業,活捉而去。3天後,楊業絕食而亡。蕭綽器重他是個英雄,但仍然割下了他的腦袋,傳遍遼營,鼓舞士氣。這一次,趙光義還是沒能收複北方要塞幽雲十六州。

遼宋之間,必有一戰。這就是“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蕭綽、韓德讓和遼聖宗,舉家親征,一直逼近北宋都城開封。繼位的宋真宗趙恒沒有父親趙光義的半分勇猛,驚恐之中打算遷都逃跑。

“不行!”滿堂重臣,隻有寇準,堅決要求宋真宗親征。

戰戰兢兢的宋真宗幾乎是被寇準“押”到澶州的。寇準是對的,皇帝親征,對前線將士的激勵作用無法想象。頃刻之間,宋軍士氣大振,射死了蕭綽的兄弟、遼國大將蕭撻凜。

督戰的蕭綽,看著殘陽如血、屍橫遍野,心裏終於有些涼意了。與此同時,遼國後院起火,部落叛亂。蕭綽無心戀戰,答應和談。

遼宋關係中最引人注目的“澶淵之盟”,就此簽訂。幽雲十六州維持現狀,北宋每年給遼國“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澶淵之盟”是蕭太後一生的巔峰。這是一次外交上的勝利,此後120年間,遼宋再未發生過大的戰事。這也是一次軍事上的勝利,宋真宗一步退讓,導致了幽雲十六州“合法”地歸屬遼國。從此,收複幽雲十六州成了北宋遙不可及的夢想。

而蕭綽的臉上,此刻也沒有多少勝利的容光,連年征戰,收入銳減,部落內亂。“澶淵之盟”過了5年,蕭綽就長眠黃土。一年零三個月後,韓德讓也追隨她而去。

她手握江山和愛情,卻最終沒有想通:以戰止戰,錯在哪?

蕭太後與韓德讓公開同居遼開國以後,除了第一位太後述律氏以外,每一個皇帝的後妃都姓蕭。也就是說,遼國曆史上姓蕭的太後有無數。但是我們一提起“蕭太後”這三個字,那就是指她——遼景宗的皇後蕭綽(953—1009),又名蕭燕燕。

蕭綽出身顯貴,她的父親是北府宰相蕭思溫,母親是燕國公主耶律呂不古。燕國公主隻生了三個女兒,蕭綽是第三個女兒。據說“燕燕”二字,就是來自她母親燕國公主的封號。在宋朝的資料上,她最早被記載為“雅雅克”。

蕭思溫雖然無子,但也沒有納妾,隻在族中過繼了一個兒子來。兩夫妻鶼鰈情深,蕭思溫經常親手給妻子梳頭畫眉,羨煞旁人。這樣的家庭,對於蕭燕燕的成長自然是極有好處。據說有一個規律:從夫妻恩愛的家庭裏出來的孩子,她將來的婚姻幸福概率也很高;而那些為了逃避不幸家庭而匆匆結婚的孩子,卻很容易陷入一個新的不和諧家庭中。

幸福家庭給蕭綽的好處不言而喻,讓她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在一個小家庭內消除矛盾、增進和諧的辦法,此後她的小家庭,一直比較稱心如意。這在中國曆朝稱製的太後中,是一個罕例。

燕國公主去世之後,三朵姐妹花開始亭亭玉立,雖然說遼國有一大半人姓蕭,但是此蕭彼蕭差距甚大。當年耶律阿保機初建遼國,因為仰慕漢高祖劉邦,所以耶律阿保機把自己的姓氏也改成劉氏。而因為輔佐劉邦功勞最大的是蕭何,漢代典製大部分出自蕭何之手,所以也把自己身邊的重臣和後族都改成蕭氏。雖然最後他改姓劉這事兒被太多人反對還是改回耶律氏了,但是耶律阿保機卻覺得興猶未足,於是把蕭姓擴大,將契丹八部,劃了三部姓耶律,其餘五部全部改姓蕭。

所以遼國契丹族的人就有兩姓,一姓耶律一姓蕭,並且法律規定,同姓不婚。因此上契丹族全遼國人民的夫妻都是一方必姓蕭,另一方必姓耶律。

但是蕭綽家卻是不一樣的,她家是後族。後族原來有兩部,開國初一直和耶律氏數代通婚的撥裏氏、乙室已氏兩大部落,被改為蕭氏列為後族,到太宗耶律德光時,又將母後述律一族也添入後族。因此蕭氏後族其實為一姓三族,即撥裏氏、乙室已氏和述律氏。

蕭綽的父親蕭思溫,就是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的族侄。

遼國的皇帝和王族,將來的妻子都得從後族中挑選。因此蕭家三姐妹,從小被當成後妃的候選人培養。三姐妹從小就學會了如何管理後宮,如何參與政治、駕馭臣下。以及如何行軍布陣、帶兵打仗等中原女子不可能學習的東西。而其中又以幺女蕭綽天資聰穎,為人處世沉著大方,重要關頭能夠不感情用事,因而最得父親看重。

當年耶律阿保機死後,他的三個兒子中的長子耶律倍被追封為義宗皇帝,次子即遼太宗耶律德光,第三子耶律李胡被追封為章肅皇帝。耶律德光死後,先是耶律李胡欲繼位,被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打敗,耶律阮繼位,是為世宗。後世宗被人殺死,又是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璟繼承皇位,即當時在位的穆宗。這三支後人分據三派勢力,此消彼長,都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在這種局勢不明的情況下,老於政治的蕭思溫對女兒們的婚事各有安排。長女蕭胡輦嫁給耶律德光一係的太平王罨撒葛,次女嫁給李胡一係的趙王喜隱,兩個女兒出嫁之後,蕭老爹又將第三個女兒蕭綽許配給耶律倍一係的世宗之子耶律賢。蕭思溫的如意算盤打得叮當響,這樣的話,不管是哪一係的人馬做了皇帝,他都會有一個女兒能坐上皇後寶座,他都是逃不掉的國丈大人。

隻可惜,老爹算盤打得響,女兒卻不這麼想,小女兒蕭綽早就喜歡上了一個漢族男子韓德讓。

論韓德讓的家世,原本也是可以和蕭家結親的。韓德讓是已經契丹化了的漢人,韓氏家族是從他祖父韓知古開始入遼的。韓知古本是戰爭中被俘的奴隸,後來因為才華過人,受耶律阿保機和皇後述律平的重用,曾總知漢兒司26事,又製定契丹國儀,成為開國功臣之一,在遼一直做到中書令的高官。韓知古的兒子韓匡嗣如今是太祖廟詳穩,他娶的也是後族蕭氏中人,而韓德讓則是韓匡嗣的第四個兒子。

不過奇怪的是,韓德讓足足比蕭綽大了十二歲,這一年蕭綽十四歲,韓德讓二十六歲。韓德讓,舉止溫文爾雅,身上融合了契丹人與漢人的優點:飽讀詩書的氣質,沒有契丹男兒的粗野;數一數二的騎射之術,又使他沒有漢家男兒的文弱;斯文淡定的舉止中,卻又有一種隱隱的威懾之力。可以想象,情竇初開的小姑娘蕭綽,愛上文武雙全、知識淵博、才華過人的成熟男子,更多的是一種景仰。從這點分析,可以看出蕭綽的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成熟,而且喜歡強者。韓德讓會愛上蕭綽更不是一件難事。他雖然醉心功業、眼高於頂,這些年來尋尋覓覓沒有找到心人上,但是以蕭綽那樣充滿活力的青春,那樣炫目的美麗,那樣霸道的主動告白,一個男人怎麼能夠抵禦這樣的愛情呢!韓德讓也是血肉之軀,青春男子,自然是毫無抵抗地愛上了蕭綽。

兩人甚至私自訂下了婚姻之約,當時蕭綽還不知道,她的父親已經將她另許他人。她很自信,因為這門婚姻並非不可能,韓氏家族足以匹配後族。

但是一場政變發生了,把兩人的愛情夢輾得粉碎。

當時的皇帝遼穆宗耶律璟為人殘暴好殺,嗜酒喜獵,而且經常長醉不醒,遼人對於這位大白天睡覺的皇帝極為不滿。稱之為“睡王”。他為人多疑,皇室宗族,身邊近侍不知道殺了多少。更相信巫術,取活人膽入藥,煉製延命丹,弄得國內怨聲載道,人人自危,國勢日衰。遼應曆十九年(969年)二月,穆宗去黑山打獵,因為心情不順,一日之內竟然肢解了六十五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廚子辛古等六名仆役因為沒有完成穆宗指派的差事,自知難逃一死,索性鋌而走險,當夜在穆宗又喝得醉醺醺的時候,聯手將穆宗刺死,然後逃亡。當時蕭思溫隨侍,一知道皇帝去世,立刻就要考慮下一個問題了:耶律璟死了,由誰來當皇帝?

蕭思溫當時身為侍中,雖然深得耶律璟寵信,卻也對這位皇帝一肚子氣——當年柴世宗北伐,誌在收回幽雲十六州,兵馬直逼幽州城下。軍情緊急,一日數報,蕭思溫軟哄硬勸,才架著這位“睡王”親臨前線去鼓勵士氣。當時遼軍已經節節敗退,結果皇帝耶律璟居然發表了一番奇談:“反正幽雲十六州本來就是漢人的地方,丟了也沒什麼,就算是還給漢人好了。”蕭思溫氣得險些暈倒,幽雲十六州對中原重要,對遼國也同樣重要。失去幽雲十六州,難道皇帝陛下打算把遼國重新退回到放馬牧羊的原始部落時期不成?

若不是柴世宗中途染病,就此去世,恐怕幽雲十六州已經不保了,即是如此,也已經失去了瀛、莫二州及附屬城池。

遼國得到幽雲十六州已經數十年,在心理上早認同是自己的國土,失去瀛、莫二州心中自是恨事。蕭思溫身為國之重臣,更是耿耿於懷。穆宗意外去世,這個時候蕭思溫能夠及時通知誰來繼位,誰就會是下一任的皇帝。雖然蕭思溫把女兒分別嫁給太平王罨撒葛和趙王喜隱,然而他在思想政見上,卻是更認同晉王耶律賢。蕭思溫當機立斷,一邊封鎖消息,一邊派人秘密通知晉王耶律賢立刻飛馬到靈前即位,是為遼景宗。

景宗一回到上京,蕭思溫立刻手握大權,被封為北府宰相、魏王等爵位,而後一道旨意,令蕭思溫之女蕭綽入宮為妃。無以得知蕭綽和韓德讓此時心裏是何滋味,隻不過身為侯門中人,有時候政治利益高於一切,更何況兩人都不是不知世事的小兒女,正相反,他們從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是涉及權勢鬥爭的教育。蕭綽從小受的是做後妃的教育,韓德讓受的是出將入相的教育,在重大政治關頭,他們都隻能夠選擇麵對現實。韓德讓娶漢人大族李氏之女,離開京城,代父韓匡嗣鎮守南京。

蕭綽入宮之後,她的美貌和才慧受到了景宗的寵愛。景宗耶律賢是一個很有城府和手段的皇帝,他年僅四歲時,父親世宗就因為察割之亂而被刺殺,他幸被廚子劉解裏用氈子包住放在柴草中遮掩過去得以逃生,此後他便被穆宗收養。童年的經曆給了耶律賢很大的刺激,令他身心俱受傷害,一直體弱多病。然則外表的羸弱恰和要強的內心成反比,這皇位本來就是他的!但是在多疑而凶殘的穆宗眼皮底下,他以與世無爭的態度麻痹了穆宗。穆宗曾經把所有能繼位的王爺挨個兒殺的殺、關的關、監視的監視,卻沒有懷疑到他。他則暗蓄大誌,結交飛龍使女裏、南院樞密使高勳等人為心腹,又與蕭思溫、韓德讓、室坊、耶律賢適等重臣過往甚密。因此在穆宗一死,其餘王爺們還沒有回過神來時,耶律賢已經登基就位了。

因此對於蕭綽,耶律賢本就已經將她內定為皇後了。但是他為人心計甚深,卻先封其為貴妃,直到兩個月後,他已經將她裏外觀察得很清楚了,這才下旨,封她為皇後。

初入宮的蕭燕燕生活得並不如意,重重考驗向她襲來。入宮一年多以後,權傾朝野的北府宰相蕭思溫忽然被盜賊所殺,誰都知道這不可能是一樁意外。

十六歲的蕭綽在驚變之後迅速成熟起來,她明白隻有手握大權,才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於是,拋開少女情懷,投入新的角色定位中。

半年以後,查出殺蕭思溫的凶手為國舅蕭海隻、蕭海裏,兩人被處死。緊接著,在保寧三年(671)十二月份,蕭綽生下了皇長子耶律隆緒。她的權勢迅速擴大,而她和耶律賢夫妻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好。景宗耶律賢生有四子四女,共八個孩子,其中三子三女,俱是蕭綽所生,這似乎也足見他們夫妻很恩愛,而蕭綽在他們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從長子降生之後,幾乎大部分的時間就在不停地生育孩子。

隨著孩子越生越多,蕭綽的權勢也越來越大,先後除去恃功驕橫的飛龍使女裏和南院樞密使高勳等重臣。這固然是蕭綽自己的能力,也是景宗耶律賢有意的一步步栽培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