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 / 1)

在河北省隆化縣,有一所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中學——存瑞中學。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用生命迎來隆化解放的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河北懷來人,從小就機智過人,13歲時就成功掩護共產黨員躲過日軍的追捕。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自此,董存瑞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爭先,苦練射擊、投彈、刺殺等技術。手榴彈投不遠,他就比別人多花工夫:當別人還在酣睡,他就早早起床開始練習;晚上別人都睡了,他還在練兵場上揮汗如雨。胳膊腫了,他咬咬牙挺過去;手起泡了,他也不吭一聲。終於,董存瑞成為全連的投彈能手,在一次比賽中還獲得了全團投彈第一名。

就這樣,董存瑞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熔爐裏,在一次次的槍林彈雨的考驗和革命傳統的熏陶下成長起來。兩年間,他共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三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勳章”。

1947年3月,董存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為了練出過硬工夫,他想出很多新奇的招數。他自己做了個沙盤模型,模擬戰場的場景,讓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擬定一個完整的攻堅方案。董存瑞的這個方法得到了師首長的高度稱讚,並推廣到全軍,組織大家觀摩學習,有力地推動了大練兵運動。

1948年5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解放隆化城的戰鬥。隆化是國民黨在承德的屏障,他們在這裏布防了重兵,並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加上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攻堅任務異常艱巨。

淩晨,陣地上一片寂靜,董存瑞和他的戰友們徹夜未眠,高度警覺。他們知道,將會有一場大戰。突然,三顆紅色信號彈升上天空,接著便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炮聲。解放軍強大的炮火向苔山上的敵人陣地掃去。一時間,硝煙滾滾,戰火彌漫。苔山主峰上的磚塔,很快就在解放軍的炮火下轟然倒塌。緊接著,敵人的碉堡在接二連三的炮火攻擊下啞然失聲。董存瑞和戰友們仿佛看到勝利的紅旗已經插上了苔山頂峰。他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熱血沸騰,等待著總攻命令的下達。

早晨5時25分,總攻開始,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任務。他們迅速出擊,成功爆破了敵人的炮樓和碉堡,出色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眼看勝利在望,突然,一陣密集的彈雨迎麵掃射而來,衝到一半的戰士被壓回到一個土坡下麵。原來,敵軍已經在學校內的一座橋上修築起了暗堡。此時,六架機槍射出六條火舌,猶如毒龍噴射出的火焰,擋住了解放軍勝利的腳步。

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自告奮勇,向連長請戰。情況緊急,連長當即批準,並囑咐董存瑞:“好,你去吧,注意隱蔽!”董存瑞目光堅定,點了點頭:“請連長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說完,他挾著炸藥包就衝了出去。

在戰友的掩護下,董存瑞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就地一滾,巧妙地躲過了敵人的子彈,然後一陣快跑跳進河溝裏。前麵就是敵人的火力死角,他抱著炸藥包衝到橋下。橋離地麵有一人多高,兩邊是磚石砌就的。董存瑞把炸藥包往貼近橋身的地方放了兩次,都掉了下來。怎麼辦呢?如果將炸藥包放到河床上,根本不能炸毀碉堡。

正當董存瑞思忖未果的時候,總攻的時間到了,嘹亮的衝鋒號角吹響了,戰友們都向暗堡衝了上來。眼看著戰友們紛紛倒下,董存瑞焦急萬分。突然,他舉起炸藥包,緊緊頂住橋底,拉開導火索,目光裏充滿了堅定。

隨著天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暗堡被炸得粉碎。大批後續部隊踏著英雄的血跡衝進隆化中學,紅旗最終飄揚在隆化城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