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清貧的方誌敏(1 / 1)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方誌敏寫在《清貧》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不僅是方誌敏短暫一生的寫照,也激勵和感動著無數的中華兒女。

1899年8月21日,方誌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陽縣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裏。貧苦的農家生活以及不平等的社會現象,使得幼小的方誌敏懂得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1919年夏,方誌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種工業學校。當時,正值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中的一批先進分子,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熏陶之下,開始重新考慮中國的前途,探求改造中國的方案。他們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創辦進步刊物,積極傳播和宣揚革命思想。這時的方誌敏有機會閱讀到《新青年》等進步書刊,他如饑似渴地吸收新思想的養料,積極參加和組織學生運動,被選為南昌學聯的負責人之一。

就這樣,方誌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不斷成長著。1923年3月,方誌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1928年1月,他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根據地,領導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並曾任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之後,他創建了“方誌敏式”革命根據地,積累了一整套豐富的根據地建設的經驗。

特別是在根據地的經濟建設方麵,方誌敏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他發公債,做實業,還發行了紅色政權的第一支銀行股票。每天,他經手的錢財成千上萬,但他依然過著清貧的生活,因為他深知,革命的道路還很艱難,用錢的地方還很多。他要將有限的財力一點一滴地凝聚起來,都用到革命事業中去。

一天,方誌敏正在房間裏奮筆疾書。這時,警衛員滿臉帶笑地跑了進來:“報告!首長,您的母親來了,正在會議室等您!”方誌敏一聽,喜出望外,放下筆就趕到會議室。

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母親了,方誌敏的心裏既高興又愧疚。高興的是,終於可以見到日夜思念的母親了;愧疚的是,自己常年在外行軍打仗,父母年事已高,已無力耕種田地,而自己卻不能在父母身邊侍奉。

方誌敏老遠就看到瘦弱的母親站在門邊,一身粗布衣衫灰蒙蒙的,已有好幾處打著補丁,滿頭的白發在風中顯得有些淩亂。方誌敏鼻子一酸,趕緊迎了上去。

母子兩人閑聊了一會兒,母親看著方誌敏,支支吾吾地說:“家裏連買鹽巴的錢都沒有了,鄰居們又都窮,連個借的地方都沒有。我就尋思著到你這來看看,你不是有官餉嗎?”

方誌敏含淚愧疚地說:“娘,兒子不孝,讓你們二老受苦了……您兒子當的是窮人的主席,莫說官餉沒有,就是有,也給了更窮的人……”方誌敏說不下去了,他心裏很清楚,自己不能動用分毫補貼家用,而自己平時和普通士兵一樣,每天隻有四分錢的菜金,口袋裏連一個銅板都沒有。

母親深明大義,她走時告訴方誌敏:“你做得對!娘不怪你!好好地為咱窮人辦事。”

送走母親,方誌敏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奮鬥,為了可愛的中國千千萬萬的母親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從此,方誌敏更加夜以繼日地工作。

1935年1月,方誌敏率部在江西懷玉山區與國民黨軍作戰時,因被叛徒出賣被捕。兩個國民黨士兵負責搜身,在他們眼裏,方誌敏可是個大官,怎麼也能搜出點大洋。可是,當他們把方誌敏衣服上所有的衣角都捏了個遍,隻搜出一隻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搜出一個銅板來。兩個士兵氣得揮動手榴彈狂叫:“你們當大官的會沒有錢?”

方誌敏入獄後,麵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勸降,他斷然拒絕,回答道:“朝三暮四,沒有氣節的人,我是不會做的。我很高興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犧牲生命。”

1935年8月6日,方誌敏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他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