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二,成了家的人一般都是這一天和媳婦領著孩子一起到孩子的姥姥家,但是很多的人家都顧不上。像李信他們,從初一開始,一天家裏人來人往,梨花知道自己雖然不是主人,但是也要為客人準備一些東西,陪有些女客人說說話。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以及張梅都很熟悉所有的客人,而徽芸和梨花就需要一番介紹了。
初二的下午,梨花悄悄地給李信說:“我們回一趟家不容易,那邊的診所很快就要開門,在靖遠我們的時間不多,今天帶著孩子看看爸媽吧!回來還要到魏家堡子去,時間很緊張的。”李信說:“我早上就想對你說,隻是你一直在廚房裏忙著。行,現在就收拾一下,兩個孩子就不去了。”梨花說:“不行,兩個孩子現在最需要這一方麵的照顧,很需要老人的疼愛,我們必須帶上。”一會兒工夫,李信就把東西準備好了,大嫂張梅高興地拉住雨環、雨芬的手高聲說:“新衣服穿好了,我娃轉姥姥去。”三太太、張梅、徽芸一直送李信一家出大門,看著李信抱著雨環,梨花領著雨芬一家人親親熱熱地走了。看著這一家子熱熱乎乎地走了,大嫂張梅就感歎地對二太太和三太太說:“梨花這個後媽真是不錯,跟我們城裏那家鄰居一比,那真是天上地下。”三太太忙問:“你們的鄰居也是後媽?”張梅說:“可不是,邢家的那個女人把前房裏的兩個娃娃作踐得讓人沒辦法說,好些鄰居都看不慣,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娃娃太孽障了。”二太太憂鬱地說:“俗話說得好,前娘後老子,怎麼都能說得過去,男人的肚量就是不一樣,你們看桂花和興貴;而前老子後娘,那就不好說了,就我們知道的好的不多啊!但願我們的梨花永遠這樣受孩子的喜歡,兩個娃娃挺有福氣的。”大嫂子張梅就說:“二媽三媽,你們看著,梨花畢竟是念過書的,我張家姑父的家教又嚴,梨花真是沒說的。”幾個人說著就慢慢地回屋子了。
梨花、李信遠遠地走來,就見門口站著一個人,一直往這邊眺望,看著這一家子歡歡地到來,首先自己就咧嘴笑開了。梨花一看門口的母親就有一些心酸,兩眼一酸眼淚就禁不住流了出來。一邊拉著母親的手,一邊怪嗔地說道:“媽,這麼冷的天氣,你站在這裏幹什麼,趕緊回屋子裏去。”母親激動地說:“我知道你們今兒天要來,就一直盼著,盼著,不由地就走到了門口。”梨花領著兩個孩子說:“芬兒、環兒叫姥姥。”兩個孩子乖巧地甜甜地喊了一聲姥姥。老母親硬是從梨花手裏接過雨環,一邊抱著,一邊親著,嘴裏喃喃地說:“我的親親哎,姥姥想死你們了。趕緊進屋子,讓姥姥摸摸看我娃長肉肉了沒有,快給我娃端好吃的,發年錢。”張昭在屋子裏聽見有聲音,連忙從屋子出來,拉住雨芬的手說:“快進屋,快進屋,大過年的在屋子裏說,在屋子裏說……”
梨花和李信笑著說:“你們也趕快進屋吧,外麵冷得很。”說著一家人就到屋子裏。梨花的大媽過來了,有個沒有回娘家的嫂子也過來了。大家都認為梨花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很是讚賞梨花的大度。梨花說:“我是當初就答應我表姐的,這個是怎麼也不會變的。”母親看著梨花一副可愛的樣子,就心疼地既拉拉孩子又拉拉姑娘,一會兒拿起這個,一會兒又拿起那個……梨花說:“媽,你看你,我都是大人了,怎麼還這個樣子呢。”媽媽就隨口說:“什麼大人了,在媽眼裏你永遠都是孩子,和我的這兩個外孫子一樣。”說得大家都笑了。
一進屋子,李信先領著孩子給先人上香磕頭,然後就給二老磕頭拜年。做完這些就和老丈人坐在前廳說話。兩個孩子對姥爺姥姥很熟悉,一點也不陌生。因為兩位老人在蘭州呆過幾天,和孩子混得很熟。張昭看著姑娘姑爺一家和睦的樣子,真的是打心眼裏高興。李信小心地問:“爹,最近您老人家身體好嗎?我們一直在外麵,很多時候照顧不到,我們隻能盡量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讓二老給我們操心。”張昭問:“你在蘭州還是做生意嗎?家裏怎麼辦,留給誰來照顧。最近我發現你爸的身體不怎麼好,你要多留意呀!荷花自從過完年之後就再沒有回來,也不知這個死女子怎麼樣?”梨花接著說:“荷花給我們來信了,說是自己現在已經懷孕,過年不能回來,讓我們回來代他們好好地看看二老。張敏之還在部隊上幹,很不錯,已經當了什麼主任了。現在住在寧夏府的固原。我們九哥李念上次到蘭州來時說還見過,很好。”說起荷花的事,兩位老人都不出聲了。後來還是嫂子打破僵局說:“尕媽,梨花回來了,我們晚上吃什麼,你們說了我和小紅一起準備去。”張昭就說:“今天孩子們都來了,我們就吃長麵,晚上就吃臊子麵。把菜做好點,葷素搭配好。”又轉頭問兩個孩子,“我的狗娃想吃啥,說了讓你們的妗子給你們做。”兩個孩子齊聲說:“臊子麵,豆芽菜,紅蘿卜,切刀酥。”“好好好,我娃說得好。”梨花就笑著說:“看這兩個孩子,隻知道這些。你們在炕上暖著,姨姨給你們準備去。”說著就要到廚房裏去。大娘一把拉住說:“我娃今兒天不去做,讓你嫂子和小紅準備就行了。我們在屋子裏說會兒話。”梨花說:“你們說著,我過去給嫂子幫忙去。”說著就到廚房裏去了。
梨花帶這兩個孩子一直是大家談論的焦點。
首先是二太太,作為李信的親生母親,對李信特別關注,這次回家見一家子歡歡樂樂的,二太太很是高興。自從如菊去世之後,兩個孩子一直是二太太最大的心病,看到事情一完梨花領著兩個孩子回蘭州,把個大太太二太太高興得逢人就說梨花的好。梨花的這一舉動在當時親戚中間確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今天下午兒子一家人回村西頭張家時,二太太就特別關注梨花和李信的舉動,看這兩個回去的時候領不領兩個孩子,結果兩個人領著孩子走了。這讓二太太、大太太、三太太以及家裏的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氣。
“梨花就是梨花。不同凡響的梨花,做事就是亮活。”李諾說。
說起來梨花和如菊是姑表姊妹,有親戚關係,但是很多人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種種原因吧。
梨花在家裏的表現看起來隨意,但一直揪著所有人的心。真的,有時候連剛強的維賢也陪著一些小心,但是一點也不讓梨花覺察出來。家裏的人背過梨花都說:“兩個娃娃的麵子大,隻要對兩個娃娃好,我們還有什麼說的呢。”
晚上吃完飯,李信梨花領著兩個孩子回來了。兩個孩子拿著姥爺姥姥舅舅們給的年錢,還有一包衣服,都是嶄新的孩子衣服,興高采烈地給爺爺奶奶看。二太太和維賢高興地抱著雨環說:“我娃轉姥姥去了,高興嗎?”雨環笑著說:“高興得很。”雨芬臉上也露出了笑容。李信在上房裏和李諾、李泉等人坐了一會兒,弟兄們坐在一起說著各自的事情。李諾說:“你們什麼時候回蘭州?”李信回答說:“我們今天到姑姑姑父家裏給兩位老人拜年,還要準備到魏家堡子去給兩位老人拜年,回來之後就準備回蘭州。我們的診所在正月初六就開門。”李泉說:“你們一起去嗎?”李信說:“說好是一起去的,我們帶著孩子去給姥姥姥爺拜年,還有如蘭的丈夫今年也去世了,我們還想過去看看。”維賢說:“好好好,把咱們的大車套上,禮品準備得重重的,幾家子都遇到了事情,互相安慰照看著就好。”
幾個人正說著,梨花進來叫雨芬、雨環過去洗臉洗腳睡覺。二太太連忙說:“讓孩子和我睡吧,我很想和兩個娃娃一起待一陣子。”梨花笑著說:“媽媽,你怎麼這麼說,孩子是你們的孫子孫女,你想跟孩子睡就和孩子睡嘛,我隻是怕孩子鬧,影響你們休息。”二太太說:“不要緊,我很想紅火紅火幾天呢。”梨花就笑著把水倒好,給雨環把腳洗幹淨之後,就在裏屋讓雨芬也洗臉洗腳,然後就放到炕上叮囑了一番,不要鬧,影響奶奶睡覺。梨花出去之後,李諾就說起雨霖的事,李泉和維賢不太讚成,但是當聽到李信說雨霖已經把什麼事都做好了,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了。一家人就都不說話。李諾在上房裏大聲喊雨霖,雨霖、雨釧、雨梃、雨軒弟兄幾個都趕緊跑過來,知道今天二爸會說一些與雨霖報考軍校有關的話,所以幾個一個比一個跑得快。梨花、張梅、徽芸幾個太太都被老二的聲音驚了,忙跑過來看怎麼啦。
一見眾人都過來了,李諾知道自己有些過,這是大年初二,這裏有一大家子人,明白今天在這裏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於是就和顏悅色地對幾個男娃娃說:“你們都在幹什麼,天都黑了,趕緊在院子裏收拾著放炮仗,還有你們幾個到各處看看,雞圈豬圈牲口圈的門關好了沒有,注意家裏的安全。”
大家對李諾的一席安排都很詫異,因為李諾回到家裏從來都沒有操過這些心。李信笑著說:“二哥轉得很快,不愧是念過大學的人,腦子就是靈活。”李泉剛開始還一本正經地什麼也不說,等到眾人都各自回屋之後,忍不住笑了出來。說:“你們一般都是這樣處理事情的嗎?”李諾說:“因時而變,不得不變呀!”維賢知道了雨霖的事情,就對李諾說:“娃娃的事,我們把持一個大方向就行了,既然娃娃已經決定這麼做了,而且也沒有留後路,你與其生氣煩惱不如想通些,順著孩子的想法去,於人於己都沒有壞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何必要給自己找那麼多的煩惱呢。再說考上軍校也不是什麼壞事,你看李念一直在軍隊上幹,不是也很好嗎?當兵就害怕打仗,隻要不打仗就好著哩。”李諾說:“我就怕打仗,最近南方又開始打仗了,主要是共產黨,陝西也在鬧什麼共產黨,讓人不得不操心呀!”
李信說:“二哥,我看就不要再強扭了,沒有任何作用。順其自然吧!”李泉也說:“順其自然吧,強扭沒有好結果,大家說得沒錯。”父親維賢說:“今兒天下午你們的三爸過來要請你們幾個明天中午過去坐坐,吃個中午飯,你們明兒天怎麼打算的。”李諾說:“我準備初六就回蘭州,然後回西安。李信一下子回不去,就在家裏多待幾天,多陪陪爸媽。”李信說:“我們計劃著也是很快回去,診所一直要有人料理,梨花想早早回去,我可以多待一些時間。”李泉問:“你們什麼時候去魏家堡子,梨花去不去?”李信說:“我們計劃明天就去。”李泉說:“梨花去嗎?”李信回答說:“計劃去。那邊還是她舅舅家,梨花說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去過,也很想去看看。”李諾說:“那樣真是很好。”李信說:“雨霖也想去,不知是什麼意思。”李諾說:“這個小子不知又耍什麼花招。”李信說:“大概和軍校的事有關,那邊有一些人在軍隊裏,可能是探探消息吧!”李諾說:“這一點我們還沒有說,我想還是不去為好吧!”李信說:“那你就計劃一下,我看不去為好。”幾個人說了一會話,就各自回房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