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 / 3)

話說這天已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一,天氣出奇地冷,維賢一早就沒有出門,在家裏和三太太說著昨天李亨和李蓉來看長順的情況,說著說著就又提起了李信,維賢深情地說:“唉,咱們這三個兒子,將來就要靠我們的信娃了,老大老二都在外邊,回家的次數少得很,咱們的家業,今後的養老送終都得靠他。今天信娃走了該二十天了吧,按往常該是到岷縣了,這時候可能正在拿糧食換藥材呢。”初三是冬至節,你們還是趁早包些蘿卜餃子吧,我們過節的時候吃。正說著,就看見萬信急匆匆地跑了進來。一進門,萬信就哭著說:“老爺太太,不好了,長順少爺歿了,四老爺叫老爺太太趕緊過去。”維賢就讓翠琴趕緊叫來大太太、二太太,和其他人一起趕到四老爺家裏。

剛進大門,就聽見了四太太和長順媳婦的哭聲,四太太又尖又高地邊哭邊訴,“我那苦命的兒啊,你把眼睛睜開啊,你再看看我們吧!你怎麼這樣狠心啊,你這一走就好了,你叫為娘怎麼活啊,長順啊——啊——啊,我的兒啊!我養活你多不容易啊,你走了,我和你爸將來靠誰呀,我的兒啊……”長順媳婦手裏拉著一個姑娘兩個兒子,跪在地上哭作一團。邊哭邊訴:“狠心的賊啊,你就這麼一撒手,我們娘母子咋過啊,你這一走,撇下我們老的老小的小,啊——啊——啊……我們的二老沒了你,床前沒人問冷暖,我們的孩子沒了爹,將來能夠依靠誰哎呀呀,我的苦命的夫啊——啊……”

維賢進門一看這個形勢,就趕緊和四老爺商量,事情既然已經出來了,就應該看怎麼辦了。長順今年三十九,亂四十,他現在的老婆叫桂花,是長順的第二個妻,前妻沒有生養,被打發回娘家了,桂花是四老爺和四太太主張長順娶的小,比長順小十四歲,生有一個姑娘兩個兒子。按理說,長順現在兒子女兒都有,就不能算作是小口(年紀輕、沒有成家或沒有生養的男女就屬於小口,一般情況是不讓在家裏停屍,死在外邊的不讓進莊子,喪事很是冷清,一般是不讓進祖墳的),雖然二老健在,讓白發人送黑發人,但還是要把靈堂設在堂屋,照一般的喪事辦。一邊吩咐萬信趕緊給親房當家子報喪,叫三老爺、五老爺趕緊過來看著辦事情。看著長順媳婦哭得死去活來的樣子,眾人都心裏酸酸的,幾個同輩分的女人也邊勸邊流淚。快到天黑的時候,劉文和幾個在城裏車馬店幹活的人全都趕了回來,家裏的親房和莊子裏親朋都過來了。

四老爺家雖然說是莊子上的大戶,在城裏也有生意,但比起維賢來說,略有些不足,再加上長順長時間地生病,把家裏的一些積蓄也花得差不多了。

看著四老爺傷心的樣子,維賢、三老爺和五老爺就合計著抬埋人的事情。不一會兒,李檳就把蘇陰陽請來了,問了長順的生年八字,又問了亡去的時辰,經過蘇陰陽推測,推算出初三開悼,初四的醜時入殮,卯時起靈,巳時下葬,午時淨屋。日子定下之後,劉文和幾個莊子上的年輕人就跑前跑後地忙呼,合計要先殺兩口豬,三隻大羯羊,三十隻雞,磨三石麥子,略略多準備一些東西,讓親朋們這幾天來了有吃的。

由於長順是中年早逝,這個事情很是令人傷心,所以,很多人看著這樣的情況,都傷心得不願意在事情上吃喝,幫忙就是幫忙,吃飯的時候就回家吃了。再加上這幾天的天氣又不好,院子裏人們沒法呆,多虧李家的院子大,房子多,幫忙的人都緊緊張張地幹活,暫時沒活幹的人就在屋子裏烤一陣火,幫著做紙貨。維賢和四老爺就商量著給親朋們怎麼報喪,幾輩子的親戚,老一輩的就暫時不請了,把小一輩的親房及長順的娘舅、長順兩個媳婦的娘家親朋,小一輩的姑娘們這樣一個小範圍的一報就行了。名單列好之後,就讓李檳領著村子上的幾個年輕人出去報喪。

第二天天氣晴朗,維賢叫萬信套上大車,請蘇陰陽進山看地方,讓土工也跟著,地方就在前幾天他們去過的紅溝裏。維賢說:“看那一帶能不能進去,若不行,就在車道溝再看,李相你要把你蘇家爸伺候好啊,地方定下後就趕快打墓,早點打好就早點回來,把罩山紅、穀草、香、煙、酒、盤(饅頭)票子、往生等所有要使用的東西咱們都準備好,免得到時候又忙亂。”李相說:“二爸,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我們等四個土工到齊了就走了。”

劉文本來就是四老爺城裏店鋪的總管,現在又成了喪事上的大管家,昨天叫幫忙的人殺了一口豬,今天又叫人把另外的一口也殺了,羯羊和雞也陸續宰好了,肉準備齊後,剩下的就是準備麵。從昨天開始莊子上的三盤石磨就不住點地磨麵,來準備李家的這個喪事。菜是從維賢窖裏直接拉來的,白菜、紅蘿卜、糖蘿卜、白蘿卜、蔥、洋芋、蓮花白,凡是窖裏有的,能用上的全拿來使上,維賢沒有一點舍不得。

這天下午,李泉陪著李諾從城裏趕了回來,雨梃、雨軒也回來了,李瑭、李澹也帶著家人趕了過來。我前麵說了,因為長順走的時候太年輕,再加上四老爺舉家到城裏經商,村子裏的事情有時就參加不上,幫忙的人就不是很多,這裏全靠維賢和三老爺招呼。長順的兒子雨俠、雨新,姑娘叫雨梅,老大雨俠今年才七歲,雨新六歲,雨梅剛四歲,看著這一屋子的人,就是石頭人也會掉下淚來,小小的雨俠穿著長長的孝衫被李泉領著在堂屋的靈堂裏守喪,並不時出來上香點紙。

初二的中午飯,就把各種肉食加上了,但是吃飯的人還是不多,就在大門口安了兩張桌子,專門為一些沿街乞討的人放舍飯,而且這些人吃完後還可以幫忙做一些粗活。隻聽劉文對他們說:“飯菜我們敞開給你們吃,但是吃完要好好做一些事情,不要一吃完就擠在火堆邊光烤火不幹活。張三娃,你領著長生、黑棒、王老七、連娃,今天和明天把院子裏外的火看著添好,把洗碗水抬到河沿上倒掉,六子、魏啞巴,你們幫振祥,七春和禮娃從劉家橋橋的井裏往來拉水,一定要保證這幾天的用水。下午就開始,各把各的活幹好。”三娃幾個連忙說:“能行得很,能行得很。”

中午飯吃過,長順的棺板就摞好了,李泉、李瑭就讓劉文打理著上梁,先叫出小一輩的孝子,拿著一些獻飯香、紙,把棺木正南正北方位擺好,李信媳婦和翠琴拿來一鬥鬥準備好的梁蛋蛋(紅棗、核桃、小花饃饃、花生、做棺材時的刨花和鋸末、還有一些銅錢),孝子們跪在棺材前麵,給兩個木匠一人披一條大紅被麵,李雨俠雙手端著放著酒盅的小盤子,盤子裏放著四個小酒盅,旁邊放著用紅紙包住的四塊銀元,木匠端起酒盅,象征性地喝一點酒,把紅包一收,一人兩個銀元一分停當,把獻飯一潑撒,雨俠就在棺木前頭上一炷香,點一些紙,然後幫忙人就點響了一掛鞭炮,兩個木匠就把裝梁蛋蛋的鬥鬥抱在懷裏,一把一把地把梁蛋蛋撒給大家,眾人在孝子的周圍就搶著撿拾梁蛋蛋,眾人和孝子誰搶得多誰的財運就好。按四老爺、四太太的意思是喪事辦得比較簡單些,小一輩的戴孝,不用置幔帳,不請鼓樂。由於時間比較緊,初一歿了,初三開悼,初四出殯,能減少的規程就減少,越複雜讓老人娃娃心裏越難受。

下午五點左右,蘇陰陽和李相他們回來了,李相說:“二爸、四爸,咱們先前看的那個地方今年十一月、十二月都埋不進去,地方看在紅溝的側麵旁溝裏。剛進溝,我蘇家爸一搭盤子,各處都搭不住,隻有在旁邊的溝裏才搭住了,那裏的地方還可以,土工把墓基本上打好了,明天再往好裏一收拾就行了。您說怪不怪,這麼冷的天,山上有些地方沒有凍土,打墓基本上沒有用钁頭。”

劉孝儀兩口子和親房的女人們都在灶上幫忙,不一會兒,熱騰騰的旗花麵就端上了桌,蘇陰陽和土工們先吃,其他幫忙的人也陸續地在桌上吃飯。我們這裏的鄉俗是,喪事上一般是早上臊子湯(俗稱大茶)泡饃,中午是饅頭炒菜(大多是燴菜),晚上是旗花麵,調上豆腐和臊子,外加幾個平常的酸菜和鹹菜下飯。家庭情況好的早上和中午加些肉,情況不行的就三頓都是大茶。長順的這個事情,雖然沒有大操大辦,但是四老爺的家境還算不錯,所以事情上吃的還是有模有樣。第二天開悼(有的地方稱為燒紙或吊孝),魏家老漢在上房的靈堂主持著整個親朋吊唁的一切活動,李諾、李泉、李相、李瑭、李澹、李檳幾個弟兄關顧全局,劉文指揮所有代勞的人,記禮,招呼到來的親朋,收拾吃過飯的桌子,整個事情也過得緊緊湊湊。由於長順的孩子還小,親戚很是單一,除了親房、親堂姊妹和莊裏的人,外來的就是長順的娘舅和長順媳婦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