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3 / 3)

李泉回到家裏,看見三老爺四老爺在上房裏商量著長順的病,李泉也就來到上房,眼見著長順的病越來越重,幾個人都不住地歎氣,隻聽得維賢說:“每年筏子出事的多,那是沒有辦法的事,老四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就放寬心吧,天塌下來我們大家頂著,去年張富仁家四個筏子全翻掉了,張富仁的二兒子也歿了,嗨,事情遇上了誰也沒辦法。”李泉說:“我看長順怕快不行了,該準備的我們要及早準備。”三老爺說:“後事我看等事情出來之後再說,長順的情況一時半會也不會怎麼樣,畢竟是年輕人,不要過早地張揚人不行了。”幾個人邊吃削好的香水梨,邊安慰四老爺。維賢說:“先看大夫,把老二(李諾)帶來的藥趕緊用上,也許情況會好轉的,老四,你先要鼓個勁,不要一天到晚哭喪著臉,這樣大家都不好受。”

幾個人一直商量到深夜,然後讓萬信打著燈籠送三老爺、四老爺各自回家。

幾天下來,維賢就一直忙著招呼來來往往的親戚。因為四老爺家和維賢連牆,看過長順之後,有些親戚就要到維賢這邊轉一轉。

這天會寧新莊塬的王錦廉和女婿白永興來到了李家塬,王錦廉是維賢的三太太的娘家哥,在會寧也是有名的大戶,新莊塬離新城較近,白永興和王錦廉很熟悉,兩人年齡相差不大,但輩分卻有別,永興把錦廉以舅舅相稱,兩人都有愛好風水的習性。永興看完長順後回來就說:“姨夫(女婿稱呼丈人),我看長順快不行了,趁我錦廉舅舅也在,不如及早地看個地方,再把我四姨夫也叫上,順便再看看其他的。”王錦廉是三太太的大哥,三太太又是維賢的小,所以,這天的晚飯就格外豐盛,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大太太、二太太、三老爺、四老爺所有的親房長輩都叫齊了。三太太更是忙前忙後地招呼,仍然是先涼菜,一盤涼拌白菜,一盤涼拌菠菜,一盤雜鹹菜,一盤臘肉,後是熱菜,仍然是煎炸燉燒,共有四道,最後給大家上一碗很筋道的手擀臊子麵。別的不說,但就這手擀臊子麵,就很講究,首先,麵要和好揉好,才能擀好切好,然後是汆湯,除一般的調料要有,還必須加進大香,芘菠等調料,湯調好之後,每一碗的麵條隻能撈半碗,然後汆湯,每碗汆兩遍,再在每碗上麵撒些蒜苗絲,芫荽沫,雞蛋攤餅絲,這樣一碗香噴噴的臊子麵就做好了,上桌後根據客人的口味再調些醋和油潑辣椒麵。在我們那裏,一個女人如果會汆臊子湯,而且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那是很有麵子的。

吃完飯後,劉孝儀也轉了進來,四老爺就嚷著回家了。維賢、三老爺、王錦廉、白永興和劉孝儀幾個人就在上房裏暄了起來。隻聽王錦廉說:“前一段時間聽說南方的革命黨和北方的辮子黨又鬧起來了,南方擁護的一個叫孫大炮的人,特能打仗,聽說還能駕雲,人家坐的車能拉幾千人,真是了不得。他姑夫,在西安那邊也打仗了?陝西出了個叫劉五的堂主,很能打仗,幾萬人都打不過他……”維賢說:“你說的事情好像多少年了,那好像是民國初年的事情,最近沒聽說打仗的。”劉孝儀說:“那南方人真能鬧騰,老是打仗,人家就不種莊稼嗎?”三老爺就說:“聽說人家那邊水多得很,也熱得很,一年要收兩三茬莊稼呢,糧食多得很。”白永興說:“姨夫,聽說從蘭州下來的水路很險,究竟是怎麼個險法,給我們說道說道。”維賢就接過話茬說:“黃河由昆侖山阿勒坦郭疏通後,回旋幾百餘裏,穿入星宿海,流至貴德堡,經積石山流入金城,再經過桑葉峽,大小照壁,煮人鍋,九溝十八險,就到了烏光閃閃的烏金峽,峽口就是大浪天險,還有一個叫洋人招手,再往下就到靖遠,出靖遠經過黑山峽,就進到寧夏了……寧夏那邊我們走的不多,從蘭州到靖遠比較熟,嗨,那才真叫個險,就說那“洋人招手”一段吧,不知有多少筏子客沒有跨過去,筏毀人亡的事年年發生。那水流得那個快,稍不留神,筏子的方向稍有一點偏差,就會撞石筏毀,真是驚險得了不得。”為啥叫“洋人招手”呢?傳說是康熙年間,有一個洋人傳教士,要乘筏子到銀川包頭一帶去傳教,乘著羊皮筏子進入烏金峽之後,看到那水流,洋人害怕極了,不斷大聲喊叫,不聽筏子客的指揮,在河中縱身跳到一塊礁石上,而筏子似掠水飛燕,刹那而過,等洋人清醒過來之後,筏子已遠離礁石而去,那洋人在礁石上看到後來的舟筏時,就拚命揮臂招手,乞求救命,但因水流太急,舟筏根本無法靠攏,不知經過多少個白天黑夜,洋人終於因饑寒折磨絕望而死。從此,這個地方就被人們叫作“洋人招手”了。還有黑驢旋、煮人鍋、九溝十八彎,哎,那一路的艱辛就能串成一路的故事啊……

第二天吃過早飯,維賢叫萬信和李相準備了中午的幹糧和水,就和王錦廉、白永興一起出了門。首先他們來到了莊外的祖塋,這裏有七棺主墳,四棺衣冠塚,不遠處有兩棺墓主,王錦廉拿著羅盤就在主墳灘上看了看,其他的連羅盤都沒有放,就對維賢說:“他姑夫,這一塊地方地勢較高,卻本不上任何一處山形,再說離莊子這麼近,現在還可以,將來莊子擴大了,是必遷無疑的。”維賢心裏就嘀咕,莊子幾十年了都是這樣,啥時候才能發展到這裏。白永興也從四麵觀看,又在羅盤上細心地看了看,就說:“姨夫,我舅說的確實不錯,這裏就是你們所說的台子上,別看現在是荒灘,以後的世事不好說。”維賢笑了笑就說:“你們舅舅女婿可是這方圓百裏的大陰陽,一個在會寧大名鼎鼎,一個在靖遠家喻戶曉,先看看這裏,再到別處看看,看一個好地方,將來作為我們李家永遠的陰宅。”王錦廉就接著說:“他姑夫,其實這陰宅和陽宅是一樣的,它仍然是講究個五行,八卦,幹支,方位,相生相克,如若不信,那為什麼有的墳幾個月就受到水火,而有的墳卻幾十年好好的,不但棺木完好,就連亡人的一切也新新的。他姑夫,您家的這塊地方是高手看的,目前沒有問題,但以後就不好說了。”

幾個人邊說邊走,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們就來到大、小腰洞,胡頭坪、三仙溝一帶,兩個陰陽從沒停留,他們就一路不停地觀看山形地貌。眼看著中午已過,維賢就說:“咱們先歇歇,吃點東西,緩一下再說。”王錦廉、白永興、維賢老東家就坐在一起吃晌午,王錦廉就說:“話說蘇軾有一次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上來了一盤菜,是四隻紅燒麻雀,其中的一個人就吃了三個,一看桌子上的其他幾個人,就不好意思地把盤子推到蘇軾的麵前,說:‘這個先生吃啊!’蘇軾也笑著說:‘還是你吃吧,我害怕這四隻麻雀散夥。’說完大家夥都笑了,這就是不讓‘麻雀散夥’的故事。”而這時李相和萬信正分一隻鹵雞呢。李相紅著臉說:“尕舅呀,我們兩個給大家撕開,是準備讓大家一起吃的。”王錦廉笑著說:“僅僅是一個笑話,僅僅是一個笑話。”維賢老東家說:“他尕舅啊,你們這些讀書人就是會說話,僅僅是一個笑話嗎?”王錦廉、白永興笑而不語。

天空漸漸起風了,維賢又領著大家到了另外的一條溝,溝口有一條很陡的峴(山與山之間的梁),翻過這條峴,到溝裏麵就比較平坦了,溝裏有一些地方種著洋芋,兩邊的山高高地聳起,人們沿著溝底的小路往溝裏麵走去。王錦廉感歎地說:“這條溝的情況還不錯,您看這山形,這氣勢,再看這山上的黑柴,很不錯,我們先沿著主溝走,進到裏麵再說。”維賢邊走邊問:“娃他舅,你看在法泉周圍有沒有好的山形。”王陰陽就說:“法泉就好在那一處,您看那山形,東西兩條突起的山勢恰似女人的兩腿,中間的山溝好似女人的兩腿之間,溝堖裏就像女人的陰部,堅硬的砂岩地貌,溝堖一汪清泉,不斷有泉水湧出,流向外麵。兩側山梁草木不多,但溝裏草木茂盛。那就是迷信上說的龍脈,一般是帝王將相的陵寢所在,神仙鬼魅聚集之所。周圍的山形,有一些能用的地方,都被和尚們占掉了,基本上沒有普通人所使用的陰宅。這條溝裏地方不錯,您看這溝溝岔岔,從哪一條裏麵進去都可以找到一些地方,不像那法泉,一進去淺淺的一點,沒有一點旁支溝岔。”

最後一行人來到了溝裏麵,王陰陽就放開羅盤,就溝底的山形先觀望了一會就說:“他姑夫,這是一塊好地方,將來您把台子上的那幾棺墳先遷過來,然後再說,旁邊這兩條側溝,可以埋一些小輩,西麵的這個山形就叫金錢吊葫蘆,地方好得很,一些小輩和不能進到祖墳裏的人就看那些地方,好得很,好得很,將來一定要把這個地方看好啊。”白永興把羅盤搭好,認真地端詳了一會兒,就說:“我舅說得沒錯,真是一塊難得的陰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