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3 / 3)

眾人吃過晚飯,就收拾著薦靈。這活動在我們這一帶的喪事中比較重要,意思是最後一次見一見亡人,並通過自己畢恭畢敬的行為以及樂鼓手的演奏向各種神靈告知,亡人的靈魂就要上路了,祈求神靈一路保佑。由靈堂開始,一張桌子,一條長凳,相間一步擺開,桌子上擺放著孝子及女兒女婿們為亡人準備的大紅被褥。首先是娘家人薦,然後是四鄰薦,其次是女婿外甥薦,最後是孝子薦。薦靈開始時,準備薦靈的人先用一個盤子,端上酒盅和酒壺,請吹鼓手,女婿外甥除了酒盅酒壺之外,還必須放些銀錢,其他人不用出錢。白家喪事上,薦靈薦得最好的是四鄰的代表王西如和明生。這兩人在代表著亡靈通過的曲曲折折的路邊(就是桌凳擺成的高低不平的路)一躬一揖,一前一後,一跪拜一交換位置,等把供桌上的東西一次一人一樣地跪拜完,足足花了有半個時辰,吹鼓手差點支持不住,因為薦靈人一旦請起鼓樂,那薦靈不結束鼓樂是不能停的。

薦靈結束後,眾人的活動就算結束了,但念經超度不能停。明暉領著尕舅李信就到新城的家裏去休息。女兒和四鄰就開始喂黑驢和給“聽說”和“快來”(童男童女)安頓一路要聽話、勤快、好好地伺候亡人一路走好,平安到達西方樂土。幾個女人跪在黑驢和童男童女前麵,邊燒冥錢邊哭著訴說,悲悲戚戚,餘音繞梁。其中一個女人的哭聲更是有板有眼:“黑驢黑驢你快快吃,吃飽之後好上路,馱著我蕙姨平安去,你走就要走大路,大路人多好做伴,小路危險不安全;聽說快來要聽話,勤勤快快扶持呀,蕙姨渴了遞口水,蕙姨餓了給口吃,勤快聽話好上路,其他事情莫牽掛,一路盤纏備好啦……”聽著那悲切悠揚的聲調,使人想起了河北山西陝西一帶的《走西口》的曲調。

說著說著,已經到了入殮的時候,靈堂裏的幾個用相和仵作就把棺材抬了進來,請娘家人代表李信和幾位屬相合適的老者,先將棺材內硬幣按北鬥狀壓好“七星錢”,鋪長麻和褥子。玉功玉亮首先去掉亡人七竅裏的麵團,整理衣服鞋帽頭巾,撕去衣領,檢查衣袖裏手絹、油果子、尕饃饃、發麵、毛線、菜子是否齊備。最後,孝子抬頭,其餘人分左右用布帶抬屍,仰臥於棺內,使腳緊蹬後檔,穩枕頭,蓋被子,解去捆腳紅繩。枕頭旁邊放一本萬年曆,新毛筆一支,新墨盒一個,腳底被下放一雙新鞋,前者意為後人讀書有成,後者意為孫輩能生龍鳳雙胎。斂棺後孝子盛裝“糧漿罐”,將肉食、麵食、糕點類裝滿壓實,取一饅頭壓在罐口,用紅綢布覆蓋其上,以紅線繩包紮緊湊,將新紅筷一雙破布後插入罐內就好了。

話說明暉一到家裏,立刻就有衛兵送東送西,李信看見很吃驚,說:“明暉,你當的是啥官,回家還有人伺候。”明暉笑了笑說:“不是什麼官,隻不過手底下有幾個人罷了。尕舅一年到處走,有時間就到天水來,我的隊伍在天水的張家川一帶布防。”李信愉快地說:“可以,有機會就過去看看。”明暉就把一本隨手翻的書給李信看。明暉小心地說:“這是我們領導寫的小冊子,供我們隨身攜帶著看,尕舅你感興趣就拿去看看。”李信一看是《三民主義簡介》,就小心地說:“明暉啊,這書人人都能看嗎?”明暉悄悄地說:“我們軍隊上團以上的軍官才可以,尕舅你拿上自己看就行了,不要叫外人知道。”兩人又說了一陣閑話,說完就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天麻麻亮,禮炮齊鳴,鼓樂喧天,孝子和幫忙的人就開始吃羊湯泡饃,吃完後就收拾起靈。槨的底子已抬了出去,放在門口的條凳上,專等起靈後安放棺材,厚重的槨也抬了出來,等起靈之後再套在棺上。陰陽看的時間是寅時起靈,辰時交巳時下葬。娘家人封定蓋棺之後,指揮者高舉水碗,手持菜刀,焚化紙錢,口念咒語,言畢用刀背磕著靈柩,靈堂的門楣,擊破水碗,說聲“起”,大孝子背起靈柩頭,嚎叫一聲“媽”,兩邊眾人一起抬起,將靈柩抬到大門外路中間安放槨底的兩張條凳上,然後由眾人將厚重的槨套在棺木上,與槨底相投,用麻繩捆綁結實。內外交錯,套了八根抬杠,由十六人抬起,緩緩地向前走去。棺槨前麵有十多米的兩條孝布供孝子拉纖,幫忙的人或拿或扛著各種紙貨緊跟鼓樂隊伍的後麵,還有一些人跟在靈柩的後麵,幫忙替換抬靈。整個送葬隊伍綿延很長,一路上白茫茫的一片,玉功打著引魂幡,玉亮抱著母親的畫影框,一路上不停地喊著:“媽,您不要害怕,現在過橋了,現在拐彎了,現在上坡了”等等話語,直到墳院為止。不久就到了墳地,孝子拉著纖布和靈柩繞墓地三周就叫“搶塋”,首先是娘家人看墓鋪堂,然後女婿外甥看,最後孝子看墓鋪堂之後就等待下葬的時刻。

轉眼就到了下葬的時候,先把槨底用繩子從兩邊縋著慢慢地放下去,然後是棺材,然後是槨蓋,一件一件地抬進側麵的竄堂,然後將吃米罐放在右側小洞裏,將糧漿罐放在左側靠肩膀的小洞裏,並用土塊堵住洞口。陰陽先生下去撥正棺材和屍體方位,然後蓋上棺蓋,套上槨,將銘旌反鋪於棺槨蓋上,將竄堂側洞洞口用青磚砌好,所有的人都從墓裏上來之後,為顯示孝子不忍心離別,背身向墓裏拋土三鍁,指揮者就大喊一聲:“孝子們請代勞人了”,幫忙的人就一起填土掩埋了,燃放鞭炮,鼓樂齊奏,孝子們大哀。邊填土邊撒入“十二精藥”和“五穀糧食”。土越實越好,娘家人就給每個幫忙人發一個紅布條,給孝子們的孝帽旁塞一個紅布條,以避邪圖吉。玉功和明生就領著幾個人先回去,讓孝子在門口跪迎所有幫忙的人。幾個人急匆匆就往家裏趕,家裏已經收拾得幹幹淨淨,大門口放一張桌子,上麵放著六個反扣的碗,碗下麵放著不同的東西,等幫忙的人回來洗完手之後抓運氣。玉功一回來就跪在門口的墊子上,向漸漸進門的幫忙人一一磕頭致謝。李信等娘家人回來,在門口桌子上四老爺翻過一個碗,下麵扣的是一把鑰匙,這意味著四老爺是家裏的主事,掌櫃的。李信抓了一個下麵扣著饅頭,意味著一輩子有飯吃,能吃得飽。後來的人有的抓到銅錢,有的抓到抹布,還有的抓的是空碗。抓桌之後就招呼吃飯,仍然是碗碗菜,這次的飯比昨天的飯紮實。李信等人吃完之後,明生早已準備好了大車,眾人就從新城往回趕。

四老爺不停地讚歎:“嘿,人家這喪事辦得真是氣派!吃的也好,就是我們的女子有些年輕了。”

李信坐在明生趕的車上,兩人就不停地暄了起來。明生說:“少爺,前一陣子回民反了,官爺殺了好多人。”李信就說:“那是幾十年前的事,陝北和河州一帶反得比較厲害,官爺殺的人也多,聽說男人們都被殺了,女人娃娃被發配到青海和新疆,好多人在半路上就死掉了,實在走不動的就集中在一個地方,隨便安置一下就不管了,都是些女人娃娃,太可憐了。”明生說:“聽說寧夏府也死了不少人。”李信說:“寧夏那邊也反了,但人不多,嗨,那些人啊,三年一小反,十年一大反,骨頭硬得很,聽我大哥說,每次鎮壓他們,官兵都死得很多。”

維賢在家裏悶悶不樂,李蕙的去世,給李家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大太太一看見維賢就哭哭啼啼,引得維賢也傷心了一段日子。

眾人在好一段日子裏,都不敢再提白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