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釋義]刀俎:剁肉的刀和案板。別人是刀和案板,自己是案板上被宰割的魚和肉。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自己處於被宰割的危險境地。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例句]舊中國貧圃落後,長期受到西方列強的肆意欺淩,可真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故事]楚漢爭雄時期,劉邦與項羽兩路大軍,直逼秦朝都城鹹陽。劉邦軍隊先入關,進駐成陽,項羽慢了一步,但也隨後入關。項羽聽信亞父範增的計謀,決意除掉劉邦。

項羽於是在成陽城外不遠的鴻門,大擺宴席招待劉邦。上劉邦隻帶了張良、樊噲幾名勇將隨行,並讓樊噲守在大營門口。

酒宴之上,亞父範增數次用目光暗示項羽動手殺掉劉邦,但項羽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範增隻好請來項羽的堂弟項莊舞劍助興,借舞劍之機,殺死劉邦。項伯舍死保護劉邦,讓項莊無法靠近劉邦。張良見形勢危急,急忙召喚樊噲共同保護劉邦。樊噲情急之下,帶著利劍盾牌,闖入酒席中。項羽很欣賞樊噲的勇氣,給他賜座賞酒。劉邦不一會兒便借故上廁所,樊噲、張良緊隨其後跟了出來。劉邦看殺機重重,便想借機溜走,但又顧慮沒有向項羽告辭。

樊噲見劉邦這樣,生氣地大嘁道: “這都什麼時候了。做大事不必在意小節,如今人家都把砧板和菜刀準備好了,就等把我們當做魚肉切著吃了(方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有時間告辭嗎?”

張良也讓劉邦快走,由他把帶來的禮物轉交給項羽。劉邦急忙騎上一匹馬趕回了營地。張良估計劉邦已經到達營地,便泰然自若地回到酒席上,躬身向項羽說道: “我主沛公,因不勝酒力,已經回營,特命屬下向項王進獻一雙白璧和一雙玉鬥。”

範增大怒,站起喝問: “沛公現在在哪?”張良微笑答道:“已經到了軍營。”範增頹然而坐。後來,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

)2.日暮途窮

[釋義]暮:傍晚;窮:窮盡。天色已晚,路已到頭。比喻力盡計窮,陷入絕境。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

[同義]山窮水盡窮途末日

[反義]欣欣向榮柳岸花明

[例句]這夥犯罪分子已是日暮途窮,隻好老老實實地投案自首。

[故事]楚平王是春禾火時期楚國的君主。他在位期間,昏庸無道,濫殺無辜,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也殺了。接著又把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伍奢的長子伍尚先後殺害。

伍子胥是伍奢的次子,他幸免於難,連夜逃往吳國。他在吳國受到闔閭的賞識。他就幫助闔閭刺殺了吳王僚,使闔閭取得了王位;接著又幫助吳王闔閭操練軍隊,治理國家,使吳國日益強大起來。

為了替父親和兄長報仇雪恨,伍子胥就借吳國的軍隊攻打楚國。伍子胥訓練的吳國軍隊作戰勇猛,一連打了五次勝仗,把楚國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很快就攻下了楚國的都城郢。當時,楚平王已死,繼承王位的是楚昭王。楚昭王帶著一批大臣和士兵倉皇逃亡到隋國。由於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的仇也無從報起。他征求吳王的意見,並得到吳王的同意,伍子胥找到了平王的墳墓,挖開了墳,打開了棺市才,舉起了銅鞭,連續在平王的屍體上抽了三百餘下,直打得平王骨折肉爛,還割下了平王的頭顱,才解了心頭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