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欺世盜名

[釋義]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荀子·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也,險莫大焉。”

[同義]盜名欺世、欺世惑眾、沽名釣譽

[反義]名副其實

[例句]不知平日所講何學,居然~。(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

[故事]王衍的這種清高表現換來了他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後來竟升任尚書令。他的女兒也被選到宮裏,當了湣懷太子的妃子。當時的皇帝司馬衷是個吊子,不能處理朝政,於是皇後賈南風專市又。賈後很快就派人殺死了太後的父親暢駿,後來又捏造罪證,誣陷並非她親生的湣懷太子謀反,將他廢為平民。王衍怕連累自己,趕緊向賈後上奏,請求讓自己的女兒與湣懷太子離婚。

王衍的這種做法,使大臣們看到了他並非那樣清高,更加認清了他欺騙世人,盜竊名譽的嘴臉。

後來,趙王司馬倫起兵殺掉賈後,掌握了朝中大市又。從此,王衍失勢。不到一年,司馬佗廢掉惠帝,自立為天子。齊王司馬同、成都王司馬穎、河問王司馬顒聯兵攻占洛陽,殺死司馬倫,惠帝複位。王衍因為是在司馬倫執政時下台的,這時又被請出來當尚書令。

公元315年,北方羯族首領石勒率領大軍南侵,擊敗了王衍率領的晉軍,並將王衍和他的所有部將全部俘獲。

石勒開始對王衍非常敬重,詢問他晉朝內部為何禍亂不斷。王衍卻一再推說自己不問世事,出現禍亂與他無關。石勒大怒,指責他長期當官卻說不問世事,並痛罵他是斷送晉朝天下的奸臣,當晚便將他活埋處死。

)2.旗鼓相當

[釋義]旗鼓:古時作戰時,用以發號令的工具。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傳》

[同義]勢均力敵棋逢對手

[反義]寡不敵眾天差地別

[例句]這場足球比賽,雙方旗鼓相當,難分勝負,最終以平局收場。

[故事]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雖然建立了東漢中央王朝,但全國上下尚末完全統一,還有幾股強大的軍事勢力在你爭我奪,爭鬥不止。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占據蜀郡的公孫述和擁有天水、武都、金城等地自封的隗囂。

為了徹底消滅兩股敵對勢力,劉秀采取了一箭雙雕的措施。他利用二人的矛盾,一麵打擊公孫述,一麵拉攏隗囂,還封隗囂為西川大將軍。隗囂在市又衡一番後,決定向東漢稱臣。

為了阻止盤踞四川的公孫述向外擴展勢力,劉秀給隗囂寫了一封措辭委婉的信,希望他能夠憑借自己的兵力,阻擊公孫述的進犯。劉秀在信中說: “我現在正忙於在東方作戰,大部分軍隊都集中在那裏,而西方兵力薄弱。如果公孫述出兵到漢中,企圖進犯長安,我希望能夠借助將軍的兵馬、旗鼓,和他較量一番。倘若如此,我就算得到了上天的賜福。”魄囂看了這封信,便接受了劉秀的請求。

魄囂景然不負劉秀所望,出兵阻擊公孫述進犯長安,並多次打退赤眉起義軍,使劉秀的東漢政權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但魄囂並不想真正歸咐劉秀,他企圖與劉秀、公孫述三分天下。後來,劉秀出兵征討魄囂,並將其打敗,魄囂氣憤而死。

劉秀消滅了公孫述和魄囂,從而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麵,最終統一了中國。

成語“旗鼓相當’’就是來自劉秀致魄囂書信中的話。

)3.杞人憂天

[釋義]杞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比喻缺乏根據和不必要的憂慮。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

[同義]庸人自擾自尋煩惱

[反義]無憂無慮

[例句]有人擔心“入世”會搞亂中國經濟,這真是杞人憂天。

[故事]中國古代有一個杞國。杞國有一個人膽子非常小,遇到一點小事便會想東想西,疑神疑鬼。有一天,他在院子裏乘涼,不經意望了一下天空,突然產生了一個古怪的想法:如果天塌下來,我不是就被壓死了嗎?想到這兒,他立刻驚出一身冷汗。從此之後,就吃不下去飯,睡不安穩覺,整天愁眉苦瞼地擔心天塌下親該怎麼辦。沒多久整個人都瘦下來了,而且變得神經兮兮的。

有一天,他走在空曠的田野上,突然想到如果這時候天塌下來,不是連躲的地方都沒有了嗎?於是他飛奔到家裏,累得氣喘籲籲的,剛鬆了一口氣,突然又想到,如果天要是塌下來,房屋就會被砸倒,那麼自己不也被壓扁了嗎?想到這裏,剛到了家的他又飛快地跑了出去。

於是,他東奔西逃,到處尋找可以躲避的地方,又覺得哪裏都不夠安全。他躲進山洞中,又覺得天塌下來會把洞堵上,那麼自己一定會餓死。想來想去,頭都痛了,還是毫無辦法,他隻能自己安慰自己:天還是很藍的,白雲也還在飄來飄去的,一時半會該塌不下來。隻有這樣想,他才能放心走路。

可是,走不多遠,見到一片窪地,他嚇得驚叫了起來: “這地是陷下去了吧!”於是又大喊大叫地跑回了家。一路上哪怕是塵土飛揚起來或是腳下石子滑動一下,他也會擔心得要命。終於回到了家,他也累得精神恍惚、身心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