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當年的好朋友申包胥昕說這件事情後,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封書信,信裏責備伍子胥說: “你也曾是楚國的臣民,為了報父兄之仇,你帶領吳國軍隊攻打楚國,已經把楚國弄得國破家亡,你連死人都不肯放過,這樣做末免有些太狠心,太過分了。”

伍子胥對送信人說: “請你替我向申君致意,並轉告他:我好比是走遠路的行人,遇到日暮途窮的時候,心裏焦急,無可奈何,所以隻得倒行逆施,做出違背常情的事來,希望申君能理解我的心情。”

)3.如魚得水

[釋義]好像魚得到水一市羊。比喻得到跟自己情投意台的人或很適合的環境。也比喻有所憑借,找到了依靠。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同義]得其所哉情投意台

[反義]一籌莫展

[例句]李剛被調到這個崗位後,如魚得水,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特長。

[故事]諸葛亮,字孔明,陽都人。劉備,字玄德,涿縣(河北)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傑紛起,群雄爭霸。當時的劉備正依附荊州的劉表,率領部下屯紮在新野,實力非常弱小。為了實現自己統一天下的宏願,劉備多方搜羅人才。當他聽說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有治國平天下的大才時,便決定親自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都沒能見到他。第三次去,才見到了諸葛亮。劉備非常誠懇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誌。諸葛亮深受感動,便也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劑州、益州,與西南少數民族和好,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並預言天下今後必將成為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局麵。劉備聽後大喜,於是拜諸葛亮為軍師。

諸葛亮盡心竭力地輔佐劉備,劉備對諸葛亮也是極為信任,並加以重用。開始的時候,這些引起了劉備手下將領關羽、張飛等人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和諸葛亮麵前表現不滿的神色。特別是張飛,他秉性耿直,經常滿腹牢騷。劉備很擔心,便耐心地向他們作出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複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的重要。他說: “我劉備得到了渚葛亮,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今後都不要再多說了。”

以後,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節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