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別和孩子較勁,善待他們的“叛逆”(1 / 1)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他們會逐漸地在身體、心理上呈現一定的變化,令家長難以適應,覺得孩子在不停地觸犯自己的威嚴。其實,這時家長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如果還是維持孩子幼年時的那種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聰明的家長都會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給孩子壓力過大?自己的嘮叨是不是過多?是不是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一旦發現了某些地方存在疏漏,那麼家長就要及時彌補,這樣才能及時解決問題。

總的說來,家長們還是要用一些思想和智慧來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當我們學會善待這種心理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才更容易乖巧聽話起來。

劉虞丹原本是個很聽父母話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異,她的爸爸媽媽一直為有這樣一個女兒而驕傲,所以一直以來對她也十分放心。

但是,就在今年劉虞丹升入小學六年級之後,情況悄悄發生了變化。爸爸媽媽發覺,以前很乖的女兒現在十分情緒化,動不動就發一些莫名火,有時候爸爸媽媽多說兩句,她就會表現出滿臉的不耐煩:“好啦,不用說啦,我知道該怎麼做!”

爸爸媽媽以前可沒見女兒這樣過,所以當現在麵對時常和自己頂嘴而且壓根兒不聽自己話的女兒,他們深感錯愕。為此,他們還打電話和孩子的老師溝通,從老師那裏得到的反映和他們自己的感受如出一轍。原來劉虞丹現在在學校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虛心地接受批評,而每當麵對批評,她都是一臉的不服氣,有時候甚至還狡辯、和老師發生爭執。老師還以為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正準備找機會進行一次家訪呢!

事例中劉虞丹的情況,或許一些家長也感受過,這樣的行為的確是叛逆心理的表現。不用問,不管哪位家長攤上這樣的孩子也都會苦惱、不知所措。

由於叛逆心理作怪,孩子們不接受家長或者老師的批評、受不了一點點的挫折和壓力,他們喜歡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情,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隻要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他們就會反抗。

於是,家長們開始擔心,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下去可怎麼辦?

其實,隻要家長注意一些問題的處理,別和孩子去較勁,善待他們的“叛逆”,問題還是不難解決的。

1.不要責罵孩子,而是溫和地講道理

當家長覺察到孩子常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某些不合理的行為時,先不要責罵孩子,而應該溫和地和孩子講一講道理,或者給他說一個相關的小故事。這樣,孩子就會從道理或者小故事中受到啟發,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恰當的,進而對自己的行為予以糾正和改變。

假如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對孩子進行粗暴的批評和責罵,那麼必然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有時候也會激起孩子故意反叛的心理,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們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積極改正,還能緩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2.放下家長的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見

很多父母出於各種原因,總是不希望孩子參與家裏的任何事情。殊不知,孩子雖然年少,懂得也沒有家長多,但他們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啊,也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望的權利,如果在一家人的相處過程中,孩子能獲得平等的對待,那麼他們的叛逆情緒就會大大降低。

既然如此,家長們何不試著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哪怕是用紅色的碗盛米飯,還是用白色的碗盛米飯這樣的事,如果讓孩子參與決定,那麼他就會有一種“當家做主人”的感覺,也就不那麼容易和父母作對了。

我們不排除對於有些事情,孩子的想法存在不盡合理之處。對此,家長也要讓孩子說完,然後再幫他指出不足之處。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視的,也就不會再故意和大人處處對著幹了。

3.教孩子懂得換位思考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由於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他們往往會主觀地認為家長是錯誤的,自己才是正確的。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站在家長的位置考慮一下,如果當下的問題擺在麵前,作為“家長”的他,會怎麼來處理?當孩子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時,很多問題或許就容易解決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