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孩子也有不滿,該如何宣泄情緒呢(1 / 2)

俗話說得好:“人有七情六欲。”其中,有喜有憂,有愛有憎。好的情緒自不必說,那些壞的情緒一旦到來,就會讓我們感到脾氣暴躁,看什麼都不順眼。其實孩子也是如此,這或許和很多家長認為的孩子不會有如此分明的情緒體驗很不相符。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曾經發生在自己和自己孩子身上的經曆:平時乖巧的孩子,總會隔段時間就冒出點“不著邊際”的話,還伴隨著容易爆發的“火藥桶”,讓大人無所適從;或者是某一天,曾經性格溫順的女兒和自己橫眉冷對,大吵大鬧;也或者一向溫柔恬靜的女兒突然在某一天把自己關到房間裏,還在門口寫上“閑人免進”……

其實,這些正是孩子產生了不良情緒並試圖來宣泄的一種方式。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了這樣的情景,請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以“惡”製“惡”,這時候需要你做的是平靜情緒,忍耐一下,給孩子一次盡情發泄情緒的機會。

9歲的軒軒從小就是個“小火藥桶”,漸漸長大了,還是每隔幾天就要像火山爆發一樣大發脾氣。每當火氣上來的時候,軒軒要麼使勁兒摔自己的玩具,要麼撕扯自己的衣服,甚至有時候連小朋友的東西都要摔,樣子十分嚇人。軒軒就像一隻長了尖刺的小刺蝟,動不動就把“刺”豎起來,讓周圍的小夥伴們嚇得躲得他遠遠的。

其實,當情緒宣泄過後,軒軒平靜下來的時候也會認識到自己那樣做太過頭了,並多次在家長和同學們麵前表示希望能改變,可是每次他都忍不住,用同學們的話說就是“光說不做”。就這樣,軒軒的朋友越來越少,誰也不跟他玩了。

見兒子沒有玩伴,而且脾氣如此之壞,軒軒的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因為做服裝生意而忙得不可開交的她,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得好好教育一下兒子了,於是她趕緊買了些育兒書籍惡補教子知識。針對軒軒表現出來的情況,軒軒媽還真學到了一招,並且現學現賣了一把。

一天,媽媽給了軒軒一袋釘子,告訴他每當自己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顆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前5天裏,軒軒就釘下了26顆釘子,第二個5天裏,軒軒釘下了23顆,慢慢地,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些,直到有一天軒軒再也不會失去理智亂發脾氣了。

媽媽看到這個結果後,又告訴軒軒,從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顆釘子。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軒軒告訴媽媽,他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

媽媽拉著軒軒的手來到後院,指著籬笆上的釘子印痕對兒子說:“軒軒,你做得很好。但你要知道的是在許多時候亂發脾氣,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疤痕。同你拿刀捅別人一刀一樣,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這傷痛是令人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