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已成為家長們經常聽到也深深為之揪心的一個詞。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不遭受暴力,更不要施暴於人。可是由於教育方式不當或者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
2011年,某網站微博裏曾被大量轉發過校園暴力事件的視頻和相關文字內容。有的是在宿舍裏,幾個人對同一個人進行語言侮辱和拳打腳踢,有的是讓其脫光衣服,並用手機拍下照片和視頻將其羞辱……這樣的現象讓校園這個本來該是一方淨土的地方顯得恐怖重重,而這些也刺痛了父母們的眼球,震撼著父母們的心靈。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稚嫩的孩子們產生了如此蔭翳的行為?我們又該怎麼防止自己的孩子成為施暴或者受暴的一方呢?
曾有媒體報道了這樣一起小學生將人致死案件:
“四川樂山市某校學生海強在一家黑網吧裏被某小學4名六年級小學生用拳腳活活打死。據海強的堂弟說,他是眼睜睜地看著哥哥被打死的!他說:‘當天下午5點多,我和哥哥去網吧玩,進門就看見小東、小明等4人從網吧出來,哥哥見勢不妙,就叫我用自行車搭他回家,小東等人衝上來將哥哥按在沙發上亂打。大約四五分鍾後,我哥掙紮著站起來,又被小東一個耳光打在太陽穴上,他倒在地上就死了。’他說,事情發生在網吧的過度廳裏,至於打架緣由,他說:‘我哥哥前兩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在自行車上吐口水飄到小明身上,哪知小明約了‘結拜兄弟’來打我的哥哥!’”
無獨有偶,有一個遭受校園暴力的女孩子曾寫下過這樣一段文字:
“一年來,我一直做著一個醒不來的噩夢。在夢中,我又回到了那間寫滿屈辱的女廁所,被她們踢打、辱罵,我的衣服被人用拖把挑起來,光著身子的我蜷縮著,卻又盡力伸長胳膊想去抓衣服……她們罵我、打我、踹我,脫光了我的衣服,讓我做出種種讓人不敢回想的動作。我知道這種事情不少,可是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一直潔身自好,成績中上,尊敬師長,對於班裏“誰喜歡誰”這類八卦都不參與議論,怎麼也沒想到……
於是,我以死相逼讓爸媽為我轉了學,成績一落千丈。我留著長長的頭發,無論多熱,都穿著寬大的校服,永遠把自己藏在殼裏,不和任何人說話。老師厭惡我,爸媽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隻是每天除了唉聲歎氣就是罵我。我又能和他們說什麼呢?難道跟他們講我的遭遇?我的臉皮還沒厚到那種程度。”
看過上麵的事例,即使已對校園暴力見怪不怪的家長也難免不為之痛心,花一般的年華本該享受陽光與雨露,本該充滿快樂與平靜,可是校園暴力卻從一部分孩子身上剝奪了這些權利,讓他們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如果我們不去采取措施幫助我們的孩子,那麼孩子除了遭受皮肉傷之外,更重要的是造成心靈的扭曲,讓他們認為邪惡比正義有力量,一切都可以用拳頭來說話。而經常遭受暴力的孩子,其情緒上必然深陷孤獨和哀傷,學習成績也會下降,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不歸路。
因此,為了預防和製止校園暴力,家長、學校和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並且能夠做到哪些呢?
1.培養孩子勇敢的精神,但不要以暴製暴
通常情況下,施暴者會借不要告訴家長和老師、不要報警等來威脅遭受暴力的孩子,如果遭受暴力的孩子乖乖地聽從,那麼隻會讓暴力分子更為猖獗,因此,家長在平時要告訴孩子,麵對校園暴力要勇敢地站出來,能周旋盡量周旋,如果遭受了暴力,事後一定要告知家長和老師,家長和老師會幫著想辦法。
當然,我們所說的勇敢並不是讓孩子“以牙還牙”、以暴製暴,因為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為這樣不但不會讓暴力離自己越來越遠,反而會越來越近。
2.時常打“預防針”,預防孩子侵害他人
在有的家庭中,父母發愁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受欺負,而是欺負別的孩子。為了預防和製止孩子的暴力行為,家長應該杜絕孩子受到任何暴力文化的影響,並多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
3.告訴孩子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的方法
①當上學過程中遭到別人的打罵、威脅等,要立即告知老師和家長。
②和同學們相處的時候要寬以待人,盡量不要產生矛盾,但遇到不公平現象也不要忍氣吞聲,做個“受氣包”。
③與那些“壞”孩子保持適當距離,不要靠近,也不要招惹,更不要在背後議論他人。
④發現同學遭受暴力的時候,由於自己的力量有限,阻止起來可能會引火燒身,所以不妨趕快告知老師或者報警。
⑤上下學回家的過程中,盡量由父母接送,如果是高年級的孩子,也盡量別單獨行動,而是和同學們結伴而行。
⑥見到有他人受到暴力侵犯時,如果無力阻止,一定要就近撥打110或尋求老師、民警及周圍同學或圍觀者、過路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