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玩笑可以開,但切忌過火(1 / 1)

孩子們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活潑開朗,有的靦腆害羞,有的“嚴肅認真”,有的則古怪精靈。多數家長和老師在放鬆下來的時候,應該更容易喜歡那些活潑開朗、古怪精靈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總能時不時地創造樂趣,不會“冷場”,而這樣的人也往往更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當然,那些循規蹈矩、乖巧聽話的孩子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更容易受師長的青睞,因為他們不像那些愛淘氣的孩子一樣製造麻煩,讓大人更“省心”。

在此,我們不去討論哪一類孩子更好或者不好,而是提醒一下家長,我們有必要告誡孩子,開朗活潑是好事,開玩笑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掌握分寸,如果玩笑開不好,可能就會捅婁子!

哈爾濱某小學,一位名叫喬喬的10歲女孩熱情開朗、活潑好動,也愛搞點兒惡作劇。比如,春天到來的時候,她就把楊樹上掉下來的類似花蟲子一樣的樹葉偷偷放進同學的書本裏,待同學翻開書的時候,往往會嚇一跳。

最近,他們班上新轉學來了一個小女生,不知道是由於對新環境太陌生,還是性格使然,這個女孩很少和同學來往,課間的時候大家都聚在一起玩耍,而這個女孩卻坐在座位上發呆。

喬喬想幫助這個女孩融入到集體環境中來,於是她就故意找了幾個同學圍著這個女孩說這說那,比如:“這個姑娘好俊呀,真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呀!”或者:“哎呀,這不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嗎!”

可沒想到,他們越這樣說,女孩越不好意思,把頭埋得更低了。

喬喬一看這招不靈,就又想了別的辦法,趁課間休息,她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請各位同學向我們班新來的‘冰美人’發出邀請,請她為大家高歌一曲。”

那個女孩本來就害羞,這下就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心急之下,趴在座位上“嗚嗚嗚”哭了起來。第二天,女孩就幹脆不來學校上課了。

事例中的喬喬本是好意,可是對於過於靦腆害羞的新同學來講,她的熱情不但讓對方感受不到溫暖,反而更加排斥,也更不知所措,以致連上課都不敢了。

那麼,為了防止我們的孩子既能活潑開朗、熱情大方,又不至於因為玩笑而讓別人不舒服,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1.告訴孩子,搞惡作劇會令人感到討厭

孩子們是出於好奇或者出於想捉弄人的心理才會搞惡作劇,家長要想辦法幫孩子克服這種心理,不要讓這種愛好繼續發展下去。如果家長不聞不問,不但會傷害到別人,也將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家長可以設計捉弄一次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被人捉弄並不好玩,從而讓孩子改掉搞惡作劇的壞習慣。

2.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的個性和心理

有的孩子天生愛開玩笑,也有的孩子是因為受到他人忽視或者冷落而有意采取一些惡作劇行為。不管是哪一類,作為父母都要對孩子的個性和心理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隻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個“開心果”,在高興之餘還要多提醒孩子,對於一些“禁不起玩笑”的孩子盡量不要開玩笑,以免讓對方不舒服。同時,父母還要多關注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忽略,這樣孩子就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惡作劇來希望引起家長或者老師的注意力了。

3.分清“是”與“非”,采取得當的教育方法

有時候孩子開玩笑或者惡作劇是由其創造力導致的,而有的則純粹是淘氣行為,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對其行為有準確的辨別能力,若是前者可以適當鼓勵,若是後者則應講明道理,讓孩子減少或放棄此類行為。同時,家長還需要注意,不要對孩子一貫嬌寵,否則會造成孩子不懂得自我約束,為所欲為。

4.需要告訴孩子的安全知識

①開別人玩笑的時候,不要隻顧自己一時心血來潮,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對方的心情,如果時機不合適,即使一個喜歡開玩笑的人也難以接受。而那些不喜歡開玩笑的人,就更不要隨意跟他人開玩笑了。

②開玩笑有時候會開過火,如果因此而讓他人不愉快,那麼即使你不是故意的,也要向對方道歉,並記住下次不要再開這樣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