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夠不受外界侵擾平平安安地上下學、在學校裏每一天都能安心讀書,是每一個家長的期望。可是,一些不法分子瞅準了防範能力弱、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的小學生,試圖從他們身上搶劫、勒索錢財、因此,發生在上學過程中的勒索事件時常見諸報端。
通常情況下,勒索者多是高年級或者校外社會上的青年小團夥、小幫派等,他們經常通過製造事端、恐嚇威脅來勒索低年級孩子的錢物。
雖說現在生活富裕了,但小孩子的零花錢也不會太多,所以被勒索的錢財往往數額較小。盡管如此,也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影響,以至於有的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害怕上學,讓家長深感惶恐不安和深切擔憂。為此,家長們如何引導孩子防止和應對勒索行為成了家庭教育中的必要組成部分。
案例一:
廣西桂林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鬆鬆常去學校對麵街上的飲料店買飲料,可自從去年夏天那次遭到勒索的事件,讓他至今心有餘悸。
當天,鬆鬆買完東西付完錢之後,突然被排在他後麵的兩個高年級男生推到門外,然後被拉到一個偏僻的小胡同裏,鬆鬆害怕極了,小聲地問:“你們要幹嗎?”那兩個男生嚴肅地說:“把你的錢都交出來!”邊說還邊按著鬆鬆,把他擠在牆角,讓他動彈不得,鬆鬆隻好把錢包遞給他們,錢包裏總共有50元錢。事後,雖然鬆鬆將此事告訴了老師和父母,但因為無法得知那兩個男生的班級和姓名,再加上由於害怕,鬆鬆對他們的相貌也沒記太清,至今未能找到他們。
案例二:
西安某小學一名女生在下晚自習後,在回家的路上被歹徒搶走了手機,但是她的同伴迅速用手電筒照著那人的臉,記住了他的相貌特征,當第二天她們又發現歹徒搶劫別的同學的時候,馬上打電話向公安人員報案,公安人員及時出動,為她們追回了被搶走的手機。
案例三:
梓凱是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家境不好,母親常年生病,全家就靠父親一人當建築工人養活,因此,父母把希望寄托在梓凱身上,希望兒子能在學校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
可最近一段時間,父母發現梓凱情緒很差,回到家後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開始以為他生病了,後來經詢問得知,梓凱被校外的幾個孩子盯上了,他們向他索要100元錢。
由於家裏困難,梓凱從來沒在身上帶超過5元的錢,他更是不敢將此事告訴父母,也不敢向父母要更多的錢,他隻希望這些人能早一些遠離他,不再糾纏他。
可是,事情還是在不久後的一天發生了。那天下午放學後,那幾個孩子瞅準機會,將梓凱拽到一個沒人的地方踢打了他一頓,將梓凱的鼻子和嘴角都打破了,脖子上還勒出了一道紅印。
從那之後,梓凱就像生了心病,每天睡覺都不踏實,因為身體不好,梓凱的媽媽隻好找親戚帶兒子去醫院看傷。傷治好了,兒子的心病卻治不好,梓凱每天晚上睡覺都不踏實,就是不想去上學。
看完上麵的案例,我們深深地為自己的孩子感到擔憂,一旦孩子遭遇勒索,不但讓財物受損失,而且還會讓孩子沒法安心下來好好學習。
因此,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教給孩子一些預防他人敲詐勒索的方法。
1.放學後盡快回家,盡量走行人多的路
一般情況下,勒索者通常會把目標盯在一些喜歡在放學途中逗留的孩子或者那些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的孩子,因此,家長應囑咐孩子放學後馬上回家,不要走人少的小路,即使不得不走,也要和同伴一起。另外,平時穿著要樸素,不要亂花錢,避免引起別人的注意。
2.被勒索後盡快告知老師和家長,或者報警
一旦遭到勒索,要及時告知家長和老師,讓家長和老師幫助,想出應對的方法。千萬不要隱瞞事情,不要因為勒索者的要挾就不讓家長和老師知道,因為一旦這樣,勒索者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勒索,到那時就會越來越麻煩了。
同時,當遭遇勒索,不要先想到以惡製惡,別找所謂的“朋友”為自己出頭,那樣隻會造成惡性循環,正確的做法是和公安人員取得聯係。如果把勒索者的相貌特征、去向等第一時間告訴警察,那麼警察就會及時給予幫助。
3.教給孩子預防勒索的安全常識
①上學與放學盡量結伴而行,避免單獨行動。
②和同學處好關係,寬容別人,不要動不動就跟別人大動幹戈。
③別和有暴力傾向的孩子結成夥伴,與其保持一定距離。
④當遭遇校園暴力或者攻擊傾向的情況,應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