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教育規章製度的約束下,當今的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已經越來越少了,但仍有一些老師“膽大妄為”,采取這樣或那樣體罰孩子的措施。
例如,媒體上曾報道廣州黃埔區某中學一位康姓學生僅僅因為上校車時與維持秩序的老師發生摩擦,便被老師一拳打裂嘴角,傷口長達3厘米;河南省某小學老師因為孩子上課時精力不集中,便用隨手擲來的小竹棍刺中孩子的左眼球,經鑒定為七級傷殘;陝西省藍田縣某學生因遭多名老師體罰,身心俱損,行為出現反常,被醫院診斷為輕度狂躁症精神病患者;雲南玉溪市某小學為了體罰學生,竟然強迫孩子吞吃蒼蠅……可見,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並不鮮見,此類現象讓家長們義憤填膺。除了這些較為嚴重的體罰,家長更多地見到的或聽到的可能是諸如罰站、挖苦、諷刺等體罰措施。不管是輕還是重,家長們的心裏都是不好受的。
那麼,我們有沒有考慮過,在悲憤之餘,自己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免遭體罰?假如自己的孩子遭到老師的體罰時,我們能夠采取什麼措施來保護孩子呢?想必這也是每個家長更為關注的。
據某晚報報道,2012年4月,一位名叫怡玲(化名)的女孩放學回到家後,便癱軟地坐在椅子上,雙手揉著膝蓋直喊酸痛,經父親多次詢問,怡玲才不情願地說出原因:因沒有背出英語老師要求背誦的英語單詞和課文,被罰做了300次伸蹲動作,並且這並不是自己第一次被罰,之前也曾經被罰過,並且被罰做伸蹲動作在班級裏很普遍,至少曾有20多名同學被罰過。
在了解情況後,怡玲的父親表示,因學生背不出單詞,老師適度地處罰一下,他可以理解,但是罰做300個伸蹲動作,還讓其他的同學在一旁看著,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傷害,他覺得老師的做法實為不妥。
怡玲就是因為沒有背誦單詞和課文,就被老師體罰。事實上,類似老師體罰學生的現象在如今的校園中仍時有發生。雖然對於體罰孩子,老師和校方有自己的一套說辭,比如“為了讓孩子汲取教訓”,“為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等等,但是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做法。那麼,我們又該怎麼做來保護我們的孩子免遭老師的體罰呢?
1.做好和老師的溝通
在平時,家長可找一些機會和老師進行溝通,主動向老師說出孩子某一方麵的缺點,比如愛頂嘴、對某科成績不感興趣等,這樣老師對孩子就會有更多的了解,也會在孩子在這方麵出現問題時,心理上有所準備,降低對孩子體罰的可能性。如果孩子遭受了老師的體罰,家長同樣需要找老師溝通,但不要隻針對孩子被體罰的事展開話題,家長可以和老師麵談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情況。如果老師對於體罰孩子的事隻字不提,那麼家長可以婉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向孩子問清楚情況,老師為什麼要體罰他
孩子遭到體罰後,家長先不要著急訓孩子或者指責老師,而是先了解一下情況,問問孩子老師體罰他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孩子的錯,家長應趁機教育孩子要遵守學校的紀律。如果確認不是孩子的錯誤,那麼就告訴孩子等老師氣消後,主動向老師解釋。當然,如果老師的體罰諸如本篇開頭時的情況那麼嚴重的話,勢必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較大的傷害,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讓孩子主動把事情告訴自己,讓家長來幫助他。
3.讓孩子遵守課堂紀律
很多情況下,老師對孩子體罰是由於孩子不遵守紀律,比如不穿校服、沒按時完成作業、上課時隨便說話等。雖說這些不算什麼大錯誤,但老師會因此而心生不滿,說不定就在壞情緒的肆虐下對孩子進行體罰,因此,家長有必要教導孩子遵守紀律、聽從老師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