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航天界的美籍華人科學家(2 / 2)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同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學家一樣,王贛駿為跨入航天科學試驗這一當代科學最尖端的行列,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研製“失重下液滴狀態”的試驗設備,他花費了十年的功夫。十年寒窗,他幾乎是在既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的情況下度過的。

得益於航天前的適應性訓練,飛入太空後,經過短暫的不舒服,王贛駿很快就適應了太空環境,開始了實驗工作。不巧的是,一開始做實驗,設備就出了故障。對此,王贛駿十分焦急,他想,機器故障的原因雖然不在自己身上,但是作為第一個飛入太空的中國人,一定要取得成功,為自己的民族爭光。於是,他一頭紮到實驗儀器上,仔細分析故障原因,逐項進行檢測,經過兩天半的連續奮戰,故障排除了。為了搶回失去的兩天半時間,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試驗上。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終於對科學家們得到的有關液滴在失重下物理狀態的結論,進行了實驗驗證,取得了懸浮液滴在失重條件下的變形和運動的寶貴數據,為以後的進一步研究拿到了第一手資料。

1985年7月6日,王贛駿應我國航天工業部的邀請,從太洋彼岸飛抵北京。一踏上故鄉的土地,王贛駿就生活在溫暖、熱烈的氣氛中。7月8日,航天工業部召開盛大的歡迎會,100多名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科技工作者濟濟一堂,熱烈歡迎來自異國的僑胞。在熱烈的掌聲中,王贛駿彬彬有禮地接受了少先隊員向他敬獻的鮮花和航天工業部贈送的題有“太空實驗開新路,炎黃子孫顯身手”的錦旗。王贛駿,將作為第一個登上太空的炎黃子孫,第一個登上航天飛機操作自己設計的試驗的科學家而載入世界航天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