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六次進入太空的人(1 / 2)

美國佛羅裏達半島,像老山羊的一條前腿,踏破大西洋的萬頃海浪,伸進了墨西哥灣。半島南端的卡納維拉爾角,座落著美國最大的航天發射場——肯尼迪航天中心。她從1958年把美國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起,曾頻繁地把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還有阿波羅登月飛船送上無垠的太空和遙遠的月宮,以輝煌的成果聞名於世。

1981年4月12日,世界航天技術史上新的一頁,又要在這裏揭開。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將從這裏啟程,去周遊太空。

航天飛機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供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它將使往日的空間邊疆,成為容易進出的聖地。它的首航,自然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而它的指令長——航天飛機的首席試飛員將由誰出任,更為世人矚目。好事者甚至為此下了賭注。

其實,東床佳婿,早有人選。他就是51歲的老航天員約翰·揚。航天飛機是首次航天,可約翰·揚卻是第五次上天旅行了。他交了“航天運”。然而,好運氣曆來隻青睞有準備的人。他1930年4月出生在舊金山市,自幼喜愛體育運動,曾是奧蘭多中學足球隊的首席後衛,航空模型小組的尖子,身體棒得像條公牛。同學們戲稱他“約翰牛”。他1955年以優異成績獲航空物理學學士學位後,一心向往空中生活,成了海軍航空兵的試飛員,曾創造過不少飛行紀錄。在空中生活的道路上,留下了值得回憶的腳印。

實現抱負的機遇來了。1962年4月,美國航天航空局為雙子星座計劃和阿波羅計劃招收航天員。條件是身高不超過1.83米,年齡35歲以下,具有物理、工程或生物學學位,並有噴氣式飛機的飛行經驗。年已32歲,身高1.75米的約翰·揚與200多名申請者競爭。經過航空航天局審查,有63人符合基本條件,進一步考查,剩下32人,後經休斯頓載人航天中心檢查和評定,約翰·揚作為九名佼佼者之一,跨進了太空生活的門檻,成為美國第二批航天員。

1965年3月23日,約翰·揚和弗吉爾·格裏索姆駕駛雙子星座三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美國的第二代飛船的第一次載人飛行。飛船周圍有16枚火箭,可用它們機動飛行,甚至改變軌道。約翰·揚和格裏索姆駕駛飛船繞地球飛行了三圈,進行了上升、下降、前進、後退和左右轉動等操縱,曆時4小時53分鍾,最後濺落在海麵上。35歲的約翰·揚順利地完成了他的第一次航天任務,踏上了航天事業的坦途。

盡管在前一年的10月,蘇聯已實現了載3人的太空飛行,列昂諾夫又剛剛成為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人。但約翰·揚等完成的美國首次雙人太空飛行,仍然使他們成為美國和世界上的新聞人物。他們的名字、照片,大量地在電台、電視台和報刊上出現。

他躊躇滿誌,雄心勃勃。經過休整後,立即開始籌備第二次航天旅行。1966年7月18日,約翰·揚和邁克爾·柯林斯駕駛雙子星座10號飛船第二次進入太空。在他們繞地球的43圈飛行過程中,完成了與運送他們的末級火箭阿金納會合對接,並且從阿金納末級火箭上取回了一個收集微流星的箱子。整個飛行曆經70小時46分39秒,創造了載人飛船飛行時間的新紀錄。

美國航天先驅羅伯達·哥達德曾留下一句名言:“很難說什麼是可能的。因為昨天的夢想,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現實。”約翰·揚早就讀過先驅者的著作,回想起自己兩次環地飛行所顯示出驚人的智慧,良好體魄,他更充滿了自信。1969年5月,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飛行進入了緊張的階段,需要做登月前後的最後一次飛行。他又一次被選中。5月18日,他擔任指揮艙駕駛員,與斯塔福德和塞爾南一起乘阿波羅10號飛船,脫離地球軌道,以每小時近39,000公裏的速度飛向月球。飛船減速進入月球軌道後,約翰·揚他們開動攝像攝影機,向遙遠的故鄉——地球,播發了29分鍾的彩色電視。人們看到了飛船飛過月球表麵的情形。原來月球上既沒有江湖,也沒有空氣,隻有高地和充滿坑穴的平原,還有溫差達310℃的低溫和酷熱。接著,塞爾南和斯塔福德進入登月艙,並與指揮艙分開,下降到離月麵14,000米的高度,幾次以每小時6,000公裏的速度掠過月麵。在第二次低空掠過月麵時,出現了一些驚險和精彩的場麵。由於一個操縱開關安裝錯誤,爆炸螺栓突然爆炸,自動地將登月艙的下半截拋開,使上半截迅速地旋轉和前後顛簸起來。塞爾南驚呼:“狗娘養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句本能的粗野話,事後使他受到彈劾,一句神父給尼克鬆總統寫信,要把他從登月計劃中除名。期塔福德以為自動駕駛儀出了毛病,他改用手動操縱,經過約一分鍾,飛船才穩定下來。約翰·揚駕駛指揮艙繞月球飛行了3小時,與返回的登月艙進行會合和準確對接後,飛船又用了一整天時間在離月麵100-120公裏的高度上繼續圍繞月球軌道,拋掉動力艙向地球回航。這次任務共經過192小時3分23秒,進一步驗證了除實際著陸以外的全部登月程序。5月26日濺落在太平洋上,直升飛機航空母艦“普林期頓”號正在那裏等待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