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七言絕句】(4)(1 / 3)

錦衾[1]千裏惜餘香,獨宿天山五月涼。

夢斷荒城天欲曉,李陵[2]祠下月如霜。

【注】

[1]錦衾:錦緞製成的被子,此處代指家人。

[2]李陵:字少卿,西漢將領,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率軍與匈奴作戰,戰敗投降於匈奴,後來病死在匈奴。後人為他建了祠堂,即李陵祠。

塞垣卻寄

絕塞山高次第登,陰崖時見隔年冰。

還將妙寫簪花手[1],卻向雕鞍[2]試臂鷹。

【注】

[1]簪花手:比喻中了進士。因為納蘭性德也是進士,所以用簪花手自稱。

[2]雕鞍:雕刻著華美圖案的馬鞍,此處指寶馬。

千重煙水路茫茫,不許征人不望鄉。

況是月明無睡夜,盡將前事細思量。

碎蟲零葉共秋聲,訴出龍沙[1]萬裏情。

遙想碧窗紅燭畔,玉纖[2]時為數歸程。

【注】

[1]龍沙:即白龍堆,是非常著名的羅布泊景觀之一。

[2]玉纖:纖細如蔥,潔白如玉的手指,此處指代女人。

枕函[1]斜月不分明,夢欲成時那得成。

一派西風連角[2]起,寒雞已到第三聲。

【注】

[1]枕函:中間可以藏東西的枕頭。

[2]角:號角。

平山堂[1]

竹西歌吹憶揚州,一上虛堂[2]萬象[3]收。

欲問六朝佳麗地,此間占絕廣陵[4]秋。

【注】

[1]平山堂:在今揚州市西北郊蜀的大明寺內,是揚州西北名勝之地。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一六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納蘭性德隨皇帝南巡到揚州,曾在此遊玩,此詩應該是作於那時。

[2]虛堂:沒有人住的地方。

[3]萬象:江南的各處名勝。

[4]廣陵:即江蘇揚州。

江南雜詩[1]

妙高雲級試孤攀,一片長江去不還[2]。

最是銷魂難別處,揚州風月潤州山。

【注】

[1]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隨皇帝南巡,曾先後到鎮江、蘇州、無錫、江寧。

[2]去不還:江水東去不複返。

鄧尉溪村萬樹梅,霜殘月白半春開。

金台遊客時相憶,那得年年看一回。

九龍[1]一帶晚連霞,十裏湖堤半酒家。

何處清涼堪沁骨,惠山泉試[2]虎丘[3]茶。

【注】

[1]九龍:山名,在今江蘇無錫的西郊,因為泉水著稱。

[2]試:品嚐。

[3]虎丘:在今蘇州西北郊,傳說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把他的父親葬在這裏,葬後三天有白虎盤踞在墳墓,所以叫虎丘。

紫蓋黃旗[1]異昔年,烏衣朱雀[2]總荒煙。

誰憐建業[3]風流地,燕子歸來二月天。

【注】

[1]紫蓋黃旗:比喻皇帝的氣勢。

[2]烏衣朱雀:烏衣巷、朱雀橋。東晉王導、謝安所住的地方,兩個地方離的很近,故址在今南京的秦淮河一帶。

[3]建業:吳國的都城,今江蘇省南京市的舊稱之一。

秣陵懷古

山色江聲共寂寥,十三陵[1]樹晚蕭蕭。

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注】

[1]十三陵: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從明成祖到明毅宗共十三個皇帝。在北京市昌平區的天壽山。

四時無題詩[1]

挑盡銀燈月滿階,立春先繡踏青鞋。

夜深欲睡還無睡,要聽檀郎[2]讀《紫釵》。

【注】

[1]此詩的第一首及第十四首是根據張純修在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刊刻的《飲水詩詞集》補進來的。

[2]檀郎:婦女對丈夫或所傾慕的男子的讚稱。

一樹紅梅傍鏡台,含英次第曉風催。

深將錦幄[1]重重護,為怕花殘卻怕開。

【注】

[1]錦幄:用錦繡的帳幕。幄,帳幕。

金鴨[1]香輕護綺欞[2],春衫一色颺蜻蜓。

偶因失睡嬌無力,斜倚熏籠[3]看畫屏。

【注】

[1]金鴨:鴨形的香爐,金屬鑄造。

[2]欞:窗戶或者闌幹上的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