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遊泳動物(3)(1 / 2)

分布地區:南海、台灣沿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熱帶海區。

三十七、黑鰓刺尾魚

黑鰓刺尾魚的尾柄兩側各具一尖棘。幼魚體紫黃色,成魚暗褐色。眶前後具橙斑。體側密列橙色暗波紋。鰓孔上端經鰓蓋後緣至頰部具一黑帶。體長20厘米。

分布地區:印度洋熱帶水域和太平洋中、西部熱帶水域。

三十八、馬夫魚

馬夫魚,俗名:關刀蝶。背鰭第四鰭棘及鰭膜呈長鞭狀。兩眼間具黑色橫帶。體側具2條略斜向後方的黑色橫帶。體長20厘米。

分布地區: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台灣海峽、非洲東部及夏威夷海域。

三十九、甲尻魚

甲尻魚,俗名:金毛巾。體側具8條黑邊的藍紫色橫帶,帶的兩端稍向後彎。體長14厘米。

分布地區:南海;台灣海域、紅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熱帶水域。

四十、二色刺尻魚

二色刺尻魚,俗名:石美人。頭側具一藍墨色眼間帶。體前部黃色,後部藍色,尾黃色。體長12厘米。

分布地區:南海、台灣沿海和太平洋熱帶水域。

四十一、火焰刺尻魚

火焰刺尻魚,俗名:閃亮仙。前鰓蓋骨後角具一向後強棘。體鮮紅色,具6條黑橫帶。體長6厘米。

分布地區:太平洋熱帶水域。

四十二、斑胡椒鯛

斑胡椒鯛,俗名:蝶石鱸。背鰭鰭棘與鰭條間具深凹刻。幼魚和成魚體色不同,成魚的頭、體具白底褐色斑點。體長60厘米。

主要分布於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及台灣海域,太平洋中、西部熱帶海區。

四十三、葉魚

葉魚,從外形看,完全像一片葉。它能適應環境改變顏色,因此它能向獵物實行偷襲。它的口張得很大,可以吞下很大的魚。

四十四、法國刺蓋魚

法國刺蓋魚,俗名:法國仙。吻突出。背、臀鰭前部鰭條呈長絲狀。體黑褐色,並舉數條黃色弧帶紋,鱗列間金黃色。胸鰭基部具一黃色斑。尾鰭圓形。

分布:巴哈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

四十五、高鰭刺尾魚

高鰭刺尾魚,俗名:帆翅倒吊。背鰭高約等於體高。尾柄兩側各具一向前棘。頭側具一經眼褐帶。吻、頰部密布針點橙斑。體側具金黃色細橫紋,夾於5~6寬褐橫帶和相間淡色窄橫帶之間。背、臀鰭具多條。縱紋。體長130毫米 。

分布:南海、台灣、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

四十六、黃高鰭刺尾魚

黃高鰭刺尾魚,俗名:黃吊。吻尖突。尾柄兩側各具一平臥向前棘,能豎起。體黃色,無條紋或暗點,體側中央具一淡色指狀斑。體長100毫米。

分布:南海、台灣,熱帶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

四十七、紫印魚

紫印魚,雌魚鮮黃色,雄魚玫瑰紅色,體側胸鰭後方具一正方形的紫色斑。體長100毫米。分布:台灣,熱帶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四十八、圓翅燕魚

圓翅燕魚,俗名:紅蝙蝠。背、臀鰭鰭條前部延長,腹鰭也延長。頭背緣及鰭緣桔紅色。體長300毫米。分布:南海、台灣、紅海、熱帶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四十九、黑雙鋸魚

黑雙鋸魚,俗名:鞍背小醜。體棕褐色。眼後緣具一白色寬橫帶,體側第二條白色橫帶伸向背鰭最後部棘與鰭條部邊緣,呈鞍背狀。體長40毫米。分布南海、台灣。

五十、長嘴紅鷹

長嘴紅鷹的吻尖長,呈尖嘴鉗狀。體細長,銀白色。體側縱橫勻布紅色帶紋,呈紅格子狀。體長60毫米。

分布: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

五十一、細刺魚

細刺魚,體側扁,被細小櫛鱗。頭較小, 口小,吻稍尖突。兩頜牙細小。鰓蓋膜愈合,不與峽部相連。體黃色,具5~6條條紋。背鰭鰭棘上部的鰭膜黑色,並延至鰭條部的前半部。本種常被誤認為是蝴蝶魚的一種。

細刺魚是一種暖水性小型魚類。體長一般在90毫米左右,較少見,數量有限。

分布於熱帶太平洋溫暖淺海。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和南海。

五十二、宅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