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對策研究:大眾影像的培育和發展(1)(3 / 3)

製播分離的概念來自於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於英國,原意是指電視播出機構將部分節目委托給獨立製片人或獨立製片公司來製作。1982年,隨著英國第四頻道的出現,委托(Commission)製片製度開始建立。1986年,匹考克調查委員會就英國廣播公司的財政問題提出了報告,在報告中建議英國廣播公司和獨立電視委員會增加使用委托獨立製片人製作的節目。1987年,獨立廣播委員會宣布,將使用委托獨立電視製片人的節目數額達到全部播出量的25%,1988年,獨立廣播委員會發表了《獨立電視委托獨立製片人製作節目的規定》。到1992年末,獨立電視台使用委托獨立製片人製作的節目達到播出總量的22%。1990年廣播法第16條和第25條要求,所有第三頻道、第四頻道、第五頻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托獨立製片人的節目數量不少於播出總量的25%。1996年廣播法第19條就數字地麵電視播出規定,使用委托製作的數字節目不得少於數字播出總量的10%。通過委托製作部分節目,電視台在眾多節目公司的節目中較易得到價格相對便宜且質量較好的節目。同時買方市場的出現也使電視台在短期內受益。從長遠看,眾多的節目公司經過優勝劣汰的市場過程,湧現出一批較著名的節目公司,成為資金雄厚、技術強勁的企業實體,這對英國廣播電視的發展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據統計,在世界前100名電視台中,完全實行製播分離的占95%,沒實行製播分離的隻占5%。美洲國家電視台的運作方式全部商業化。日本TBS(東京放送)除新聞節目完全由自己製作外,其它節目都采取與外界合作的方式,為TBS製作節目的公司有4000人左右。英國電視台數目不到中國的1/250,卻擁有700多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

引進非本台獨立製作的電視節目,是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通電視台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電視頻道資源的迅速擴充和節目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一直比較突出。我國每天的電視節目播出近4萬個小時,而按每個電視台平均自製播出2小時計算,每天自製節目播出量不足600小時,80%以上節目靠自製外的節目提供。以筆者原工作單位四川電視台經濟頻道為例。該頻道2000年12月正式開播,2000至2002年頻道全天播出12個小時,自製節目僅25分鍾。加上重播時間,自辦節目總量也不到總播出時間的7%。即便是新聞類欄目《經濟強檔50分》,自采新聞也僅10鍾,其餘40分鍾為購買的新華社《國內經濟報道》和《環球經濟報道》,其他的新聞類欄目如《環球新聞雜誌》、《新華縱橫》等均為向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新華社等單位購買,隻不過其交易方式不是現金支付而是以貼片廣告補償(從某種角度看,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倒是全國率先實行電視節目製播分離的新聞機構,隻不過主要從事節目製作而不是播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