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電視事業由電視台、電視傳輸覆蓋網、站以及節目的生產製作和經營單位等構成。目前國內占統治地位的影像生產關係,是建立在公有製基礎上的一整套影像生產機構的內部管理體製和節目生產、銷售和播出的節目運作機製以及生產機構之間基於生產要素連接的相互關係。影像生產關係是整個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運行機製的組成部分,由一個國家的政治體製決定,同時也受其賴以運作的物質基礎和產業屬性的影響。
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從世界範圍看,廣播電視體製多種多樣:商業電視體製、公共電視體製、政府體製、宗教體製等。在眾多體製當中,我國的媒介具有"三合一"的特點,即兼有政府的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廣播電視事業、公共廣播電視事業的多重特征,兼有意識形態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和產業特征三重屬性。由於其發展缺乏一個可以模仿和複製的既定模式,中國電視事業在從單純輿論宣傳工具向兼具產業屬性的轉型中一直在摸索前進。改革開放以來,從1979年開始經營廣告到四級辦電視,中國電視業一直在發展中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和製度設計。上個世紀90年代初,體製內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催生了製片人製的誕生,對代表著原有生產關係的電視台節目生產的行政科層管理的舊體製形成極大衝擊。
90代末,隨著"入世"的臨近和傳媒產業化功能屬性的日益明晰,現存的電視節目生產經營方式與電視傳媒產業化運作的要求已經不相適應。學者喻國明提出了"拐點論",即"中國的傳媒業正處在一個曆史發展的"拐點"上"。"麵對"拐點",也同時要求我們的媒介操作者在傳播的"生產方式"、"生產流程"、運營價值鏈的建構、市場機會點的把握方麵有一個全新的整合與操作"。具體到電視業,在這個曆史的"拐點"上,從原來的局部調整、小打小鬧到轉換電視節目的生產機製、經營機製及其管理機製,真正實現電視節目製作和播出的社會化分工,已迫在眉睫。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宏觀體製方麵,在節目的生產方式、生產流程、運營價值鏈的建構等方麵也確實開始了一個較大的調整。
目前電視事業生產關係的調整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諸環節,其中,重點在生產和交換環節。一時間,製播分離、媒介集團化、網台分離、有線無線合並、媒介資本運作、媒介產業化等種種話題炙手可熱,"讓人感覺到一種媒介大變動的時代即將到來"。而在這場整合浪潮中最為熱門,影響最大的不能不說是製播分離。可以說,近十年來中國電視台在生產關係的調整中,在內部管理體製上的突破就是製片人製度,在節目運行機製上就是製播分離。
二、製播分離及其困境
在電視產業結構中,節目的生產、製作和經營是電視傳媒業現實條件下的主導產業。就目前來看,內地電視節目製作與發行主體包括三部分:中央電視台下屬和直屬的節目製作發行公司、各省級廣電集團下屬的節目製作和運營公司以及迅速崛起的民間商業和非商業製作力量。
亞當·斯密著名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第一句話即開宗明義:"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社會分工以及專業化發展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而國內電視台長期沿襲具有濃厚自然經濟特征的自給自足的封閉生產方式,電視產業化程度低,產業價值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雖然"目前中國電視的管理方式依然以行政為主",但是世紀之交,伴隨"入世"的各種想象和預期,廣播電視產業化功能定位日益明晰,"製播分離"也成為熱門話題。有人宣稱,"今天電視台的生產力實在成問題,節目數量不行,質量更差。這就隻有搞製播分離,把過去被電視台攬在懷裏的製作分離出來,讓電視台主要成為播出機構,讓社會上的人來製作節目。"一時間,關於什麼是製播分離,製播分離的現實性與可能性的討論甚囂塵上。
對於製播分離的概念,有各種不同的理解,概而言之,"是指在電視節目的生產、流通與播出的過程中,節目的生產製作與節目的播出分別由不同的單位負責的管理製度。"從節目內容上理解,目前電視業製播體製正在啟動的所謂製播分離製,是指"國家電視播出機構在保證掌握宣傳權的前提下,將部分非新聞性節目的生產製作交由電視製作機構製作的管理體製,其實質我們可以理解為節目製作和來源的多樣化"。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則說得更直接:"可能有些節目需要電視台來控製和製作,但大多數節目會傾向於製作公司來做。"在製播分離體製下,電視台不再負責一般節目的製作,重點放在節目的編排和播出上。而製作公司則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節目,運用開放、協同、各電視媒體參與、再包裝等經營手段,在短時間內擴大和完成隨片廣告的征集。製播改革是中國整個電視體製和運行機製改革的重要一環,曾有學者稱之為"是引進廣告之後中國電視進一步走向市場的重大標誌,是中國電視經濟發展史上的又一裏程碑。"完全意義上的製播分離意味著改變傳統由國家撥款、完全公益化且帶有濃厚行政色彩的事業模式,轉向自我發展、市場運作、以服務為中心定位的產業模式,走向節目製作和經營的公司化、市場化和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