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功能研究:影像大眾生產的意義解析(8)(3 / 3)

我們以原北京"青年電影實踐社"為例:

口號:堅持電影思考的權利,推動映像民間化表達。

宗旨:以電影為思考手段,尊重個性、為還給電影思考的權力進行不懈地努力。

目前該社有大約60名普通會員、約150人實踐會員,主要是創作者,還有約200人的網上會員,在實踐社網上論壇參與討論、影評。

關於其活動章程,亦有較詳盡的規劃:

(1)以定期舉辦經典影片觀摩為手段,進行作者電影觀念的擴散。

(2)不定期舉辦個人電影、錄像展映。

(3)吸收有誌於把電影作為一生事業的青年為核心,進行觀念上的交流、精神上的鼓勵、製作上的互助。

(4)活動要具備學術上的水準,而不是一個電影普及。

(5)重於實踐探索、不僅停留在評論層麵。

(6)兼容並包,尊重個人在電影上的真正探索。

(7)每周舉行一到兩次電影觀摩,定期舉行電影研討、針對性地進行表現手法的交流、技術問題的相互解答。

(8)不定期出版會刊《實踐手冊》。

(9)在網上建立BBS論壇。

(10)建立網站。

(11)編輯、翻譯電影理論出版物。

再如成立於2002年的北京零頻道,定期在北京之巔戶外俱樂部、蘋果社區極度體驗俱樂部、行攝匆匆戶外俱樂部及北京高校舉行紀錄片沙龍,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聚會,無須報名預約。自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已舉辦近80多場觀映活動。放映活動除觀賞國內外頂級紀錄片外,還與資深導演、作者、社會學者、行業專家、媒體記者、愛好者針對影片內容進行互動交流,啟發相關紀錄片及社會話題討論。北京零頻道迄今已舉辦了兩期紀錄片導演訓練營,以及"紀錄在中國""全國紀錄片巡展活動。再如位於珠三角廣州、深圳的"緣影會",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民間影像的製作、放映、研討、交流、出版與發行,先後放映了200多部著名影像作品,出版《緣影誌》、《影話》等六十多期刊物,開展"三元裏計劃"等集體拍攝活動和學術研究,策劃多項專題影展,舉辦"南方電影論壇",發行《緣影會短片集2000-2003》等DVD製品,在推動南方的民間影像創作方麵功不可沒。可以說,當下蓬勃開展的民間影像運動正在利用口語、印刷、影像、網絡等多種傳播手段,營造出一個新的公共空間。

隨著改革進程與經濟發展,形形色色的多元的民間組織也在中國衍生。影像組織正在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下中國,作為一個非官方的完全民間化的組織,民間影像團體一直是大眾影像生產的基地、中心和紐帶。這些與大眾影像一起萌生的民間影像團體,起初隻是一些自發組織的觀影團體或創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