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功能研究:影像大眾生產的意義解析(5)(2 / 3)

1972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頒布有線電視法規,要求排名前100位的大城市有線電視係統空出某些頻道讓公眾使用,從此"公眾使用頻道"成了一個分享民主製的大試驗場,業餘愛好者的作品紛紛在其中登台亮相,政策激勵與良好的媒介環境使大眾自拍影像運動空前高漲。80年代NBC《真實的人》、《這些奇妙的動物》、《真是不可置信》等大獲成功,成為電視節目中"新民粹主義"的代表。1989年《美國最可笑的家庭錄像》的播出揭開了大眾影像生產的新篇章,接著大量涉及司法和警察題材的節目《警察》、《美國頭號通輯犯》、《911急救》等紛紛登場。90年代,日本90%的地方電視台都專為業餘攝像愛好者的作品開設了固定節目。為提高報道質量,NHK還為這些業餘愛好者開辦短訓班,並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網絡,他們搶拍到的有新聞價值的報道,首先考慮送NHK播出。從1991年4月到1992年3月,日本NHK共收到各地業餘攝像愛好者寄來的一萬多份錄像帶。NHK及其各地方台有選擇地將這些錄像編排在全國新聞聯播或地方台新聞節目中播出,累計播出了約300小時。日本的《你的演播室》、《印象記者》,英國的《你被拍了》(You Been Framed)、荷蘭《生活錄像》(Life On Tape)等大眾自拍或參與製作節目由於貼近生活、貼近民眾也倍受關注,這些節目在非盈利性的公共電視台或社區有線電視台播出,吸引了大眾的廣泛參與,呈現出影像傳播的互動特點。

受國際上影像民粹主義的影響及DV家用攝像機的普及,民間影像生產的潛能逐漸被納入國內電視傳媒的視野中。早在1997年,受日本《印象記者》欄目的影響,北京電視台曾推出《百姓家園》,將小型數碼攝像機發到非專業人員手中,讓其自行選題進行拍攝,但最後因內容平平而草草收攤。不久,受到《美國家庭滑稽錄像》的啟發,CCTV-2《生活》欄目也在全國範圍內征集大眾自拍的生活情趣類節目,但應者寥寥,最終這一活動隻好草草收場。2001年6月四川電視台《鮮鏡頭》在籌備期間即告流產。早期大眾自拍欄目的頻頻夭折,其原因是多元的。但2001年首屆獨立影像展之後,國內大眾自拍欄目紛紛登台亮相,並且搞得有聲有色。

事實證明,首屆獨立影像展在中國民間影像生產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因為它不僅標誌著一種新的影像生產方式正式登台亮相,激勵更多的人投身於影像創作,同時證明了影像創作中的民間力量,使中國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視台、網站真正注意到民間影視創作的潛能,並著手進行相應的欄目設計和節目調整。2001年底,號稱"中國第一個自拍欄目"的兒童節目——《我看見》在央視一套《大風車》欄目正式推出,隨後央視《正大綜藝》開辟《我的世界真奇妙》自拍版快,"你眼中的世界必定與眾不同"——該節目的宣傳詞顯示出對"與眾不同"的觀眾視角的某種期待。2002年之後,大眾自拍節目愈演愈熱,並逐漸欄目化,節目類型從娛樂節目向社教節目、新聞節目擴展。2002年2月1日成都電視台經濟頻道在國內率先在新聞欄目《每日報道》中推出"DV新聞大賽",之後,江蘇電視台《南京零距離》、北京電視台《晨間看點》、廣東南方電視台《城事特搜》、廈門電視台的《特區新聞廣場》等新聞節目中大量加入百姓DV新聞,有的還培養了自己的百姓通訊員隊伍,節目視角和社會覆蓋得以大大拓寬。在社教節目方麵,一些專門的紀錄片欄目對民間影像也表現出開放的姿態。原西部頻道的《天地人》、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的《新生代》、北京零頻道和東方衛視聯合推出的《東方全紀錄》、央視《講述》等欄目都公開麵向社會進行紀錄片征集。此外,一些著名欄目也開始以主題策劃的形式向民間征集素材。2002年夏央視《金土地》推出"我眼中的變化"農民自拍活動。2003年《經濟半小時》"3·15"節目麵向全國觀眾全國征稿,揭露旅遊欺詐。央視4套《新聞60分》推出《DV看世界》,向海內外觀眾征集作品。緊隨其後,海南旅遊衛視推出《小寵當家》,重慶電視台第8套節目推出《索尼DV之路》,廣州電視台倡導"人人拿起攝像機"的《個人電視》欄目向全社會征集個人電視"新民謠"作品,希望能借助說唱的方式,配合DV數碼影像片段,抒發對城市百態的體驗。2003年9月14日以《大風車》欄目為基地,全國少工委、中央電視台共同舉辦《首屆全國兒童DV作品大賽》,共評出評委會大獎、觀眾大獎、觀察獎等多個獎項,成為全國少年兒童共同關注的媒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