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而今褒家擁天下,為避鋒芒舉申後(2)(2 / 3)

褒姒將申後端了上去,她就不得不順著褒姒的話下來:“如今本宮該做些什麼?”

“朝謁一事廢止已久,是時候重開了,否則後宮便要失了規矩!申後若不肯重整後宮秩序,隻怕是殿下會更恨大王的,若讓殿下與朝中士大夫們學治國之道,早些明白事理,體諒他的父王,豈不更好?”

“你覺得合適?”申後十分驚訝,不敢相信褒姒會幫她,“倘若大王回來,看見我有悖他當日離宮時的懲戒,未經他的應允便主持後宮之事,又讓宜臼參與政事,他怒火中燒、責難我們母子該如何是好?”

褒姒掩著嘴,微微抿唇,像是在笑。

“怎麼了?”申後不安地問道。

“大王隻是要娘娘引導太子,如今太子的症結在大王身上,若能讓太子先了解何為國、何為民、何為君、何為臣,難道還怕他體諒不了大王的一番苦心嗎?如今娘娘閉門不出,後宮中人人竊竊私語,揣度時局,人心惶惶,長此以往,人心難複啊!”

申後猶豫良久,幾番思緒交織。褒姒肯將權力交回,對申後來說是好事。尤其是如今大王沒有音信回傳,怕是凶多吉少,她若能掌控後宮,將宜臼放在朝中也是占了先機。思忖至此,申後說道:“真是讓妹妹見笑了,本宮這就通傳各房夫人,明日起在東宮晨謁。”

“申後若有需要之處,褒姒願效犬馬之勞。”

“謝謝你……”申後拉著褒姒的手,滿臉感激之情。

“大王曾同我說當初娶了申後,便是要護你周全。可惜時移世易,大王成了周天子,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當年大王要立秦夫人為後,算準了申後會找薑後求助,薑後必定不允。於秦國而言,此事便不是大王之過,是申後之過。大王既然沒有對不起秦夫人,秦國也就沒有理由不幫襯大王,此事申後何嚐不知?不也甘之如飴地替大王背了這口黑鍋嗎。”

此事周王曾同申後說過,褒姒此番提及打消了她心中的怨怒,道:“他要維持他的國,我們就該幫他維護他的家。”

“我在瓊台殿等您差人前來通知了。”褒姒起身作揖,向申後辭行。

申後還有諸多事情需要準備,不便留客,遂道:“改日再敘。”

褒姒拜訪申後一事很快傳到了各房夫人的耳朵裏,不等後宮之人揣測她此行的用意,申後就差了人去各宮各殿通知明日一早的晨謁。此事令秦夫人心中不安,在酉陽宮中來回踱步,思忖褒姒去東宮到底在謀劃著什麼。

第二日晨謁,後宮中無人怠慢,生怕因為此事而得罪了褒姒。因久不開晨謁一事,後宮的確是疏於管理,這一日的晨謁足足到午時才漸入尾聲。待褒姒回瓊台殿,都快日暮西沉了,她甫一踏入大殿,就有下人來報:“剛才太宰宮的人來,說是王姬給娘娘送了封信。”

褒姒接過下人呈遞的信箋,說了句“知道了”便朝寢宮走去。

秀秀沒有跟上,停了下來向褒姒請示:“娘娘昨日曾應允世子洪德今日前往酉陽宮見秦夫人。”

褒姒頓了頓,因著今日的繁忙竟將昨晚答應了洪德的事情給忘了:“你去跑一趟,帶他入宮,就說是我吩咐的。”

“是!還需要去太宰宮請趙上卿相談嗎?”

“晚些時候再說吧,我打算親自去一趟。”

“是!”秀秀目送著褒姒進了寢宮才急急朝著門外奔走。

廿七的這封信寫得很簡單,向褒姒問安並表述自己的思念之情,也為在鄭國的未來感到惶恐不安。同時也在信中提及鄭伯待她十分溫柔,請褒姒放心,如今她正努力理順鄭國之事,日後再向褒姒呈報。

褒姒合上布帛,歎了口氣。

廿七幾句話,何為真、何為假,褒姒心中有數。她知道廿七過得不好,若是幸福,廿七就會在字裏行間都透露著得意忘形的樣子,可這信裏的語氣十分沉重,壓抑而低沉。褒姒閱過信箋,久不見秀秀回來,便隻身前往太宰宮。趙叔帶正在批閱手中奏折,見褒姒前來便合上卷軸起身拜謁:“廿七在鄭國可是過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