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它們具有生命的實體——細胞,並開始自然繁殖。這就是生物的鼻祖——甲烷菌。
時至今日,雖然地球幾經滄桑,地球生物變化萬端,甲烷菌卻本性難移,仍保持著厭氧本色。當然,現代甲烷菌的“食物”來源較之以前更加廣泛,雜草、樹葉、秸稈,食堂裏的殘羹剩飯,動物糞尿,乃至垃圾等都是甲烷菌的美味佳肴。沼澤和水草茂密的池塘底部極為缺氧,甲烷菌躲在這裏“飽餐”一頓之後,便像小魚一樣舒心地吐出一串串泡泡來,這便是沼氣泡。
沼氣泡中充滿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還有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它是廉價的能源,用於點燈做飯,既清潔又方便。它還可以代替汽油、柴油,是一種理想的氣體燃料。我國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始於1986年。
此後,大中型廢水、養殖業汙水、村鎮生物廢棄物、城市垃圾沼氣的建立拓寬了沼氣的生產和使用範圍。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農業、養殖業會進一步發展,大批廢棄物發酵沼氣工程仍將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環護的切實有效的方法。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為燃料不足而愁眉不展,開發利用新能源已成為世界性的緊迫問題。而小小微生物甲烷菌卻為人類提供了一條好的途徑,在解決能源危機的問題上作出了不可小窺的貢獻。
在國外,已有許多工廠使用沼氣作燃料來開動機器。我國也有不少地區特別是農村興建了沼氣池,人工培養微生物以製取沼氣。
據估計,每立方米沼氣池可以生產6000千卡左右的熱量,可供一個馬力的內燃機工作24小時,可供一盞相當於60~100瓦電燈亮度的沼氣燈照明5~6小時。人們還可以建成沼氣發電站把生物能變成電能。
甲烷菌的食料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有機物都可成為它的美食。沼氣池則為甲烷菌提供了一個缺氧的環境。
在這裏,甲烷菌可以愉快地勞動,源源不斷地產生沼氣。
一個年產2萬噸酒精的工廠,如將全部酒精廢液生產沼氣,每年可得沼氣1100萬立方米,相當於9000噸煤。
而且,被甲烷菌“吞嚼”過的殘渣,還是莊稼的上等肥料,肥效比一般農家肥還高。所以甲烷菌也是人類的一個好幫手。
4.滅蟲勇士——蘇雲金杆菌
在微生物王國中,有一大批滅蟲的勇士。千百年來,它們悄悄地幫助人類殺滅害蟲,充當著莊稼的保鏢。隻可惜,它們的功績直到近百年來才被人們發現。
1911年,德國人貝爾奈在蘇雲金這個地方的一家麵粉廠裏,發現有一種寄生在昆蟲體內的細菌,有很強的殺蟲力。於是,人們管這種細菌叫蘇雲金杆菌。
蘇雲金杆菌長得像根棍棒,矮矮胖胖的,很不起眼的樣子,身高還不到千分之五毫米。當它長到一定階段時,身體一端會形成一個卵圓形的芽孢,用來繁殖後代。另一端便產生一個菱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結晶體,因為它與芽孢相伴而生,人們叫它伴孢晶體,有很強的毒性。
當害蟲咬嚼莊稼時,同時也把蘇雲金杆菌吃進了肚子裏,這就像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裏去一樣,在害蟲的肚子裏一番折騰,攪得它們痛苦無比。它的伴孢晶體含有的毒素可以破壞害蟲的消化道,引起食欲減退,行動遲緩,嘔吐、腹瀉。而芽孢能通過破損的消化道進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而造成敗血症,最終使害蟲命歸西天。
蘇雲金杆菌的發現,為人們利用微生物消滅植物病蟲害展開了美好的前景。現在,人們已經用發酵罐大規模地生產蘇雲金杆菌,經過過濾、幹燥等過程製成粉劑或可濕劑、液劑,噴灑到莊稼上。
這種殺蟲劑對棉鈴蟲、菜青蟲、青蛾、鬆毛蟲以及玉米螟、高粱螟、三化螟等一百多種害蟲有不同的致病和毒殺作用。蘇雲金杆菌可謂是農民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